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代士群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代士群
        贵州省毕节梁才学校  贵州   毕节   551700  
        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因此,多媒体日臻融入现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带来了昂然的生机。它为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越性。
        1.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具时代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局限于教材,那么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而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更多的切合学生实际又能触动学生“灵魂”的资源,这样就更能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功能。
        4.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新课标理念下,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互动。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
        二、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首先要遵循政治教学本身的规律,其次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多媒体才能让你的课堂如虎添翼,达到最佳效果。
        1.声像并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可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多媒体要素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提高课堂实效。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一框《法不可违》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为他们播放“校园欺凌”的案例:八年级的小周经常被九年级的一些学生勒索要钱,小周不肯,他们就打伤小周。播放到这里,教师提问学生:“欺负小周的学生有哪些违法行为?要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对小周有何影响?假如你是小周,你会怎么做?”这一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问题立刻得到学生的有效反映,他们对这一话题饶有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2.化静为动,动感呈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手段最大的局限在于不能动态地表示运动变化的事物,而动态的事物往往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有效地诱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化”状态。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二框《网上交友新时空》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交友”这一交友途径,并培养学生的交友意识,避免学生在网络中受到欺骗。对于这一教学内容,课本中的教学案例可能较为枯燥,并且不够具体形象。如果只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教授,那么教学的时长将会被极大地占用,不利于接下来教学知识的展开。这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多媒体中向学生展示网络中所搜集的教学案例,通过让学生自行阅读教学案例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于“网络交友”安全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活化”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深化学生对于“网络交友”安全的学习。
        3.情景交融,声像互动、突破重点难点。影像中的画面色彩丰富,真实传神,能充分地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其扣人心弦的声响,就更具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的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时,对这部分内容,很多学生一般都非常难以真正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也无法感受生命的难能可贵,更不懂生命因何而精彩。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一问题。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人的变化;一年四季花谢花开;灾难给人带来的摧残等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从直观的视频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之后,再去理解课文。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就不会去死记硬背。多媒体以其集文本、声音和图像为一体的特征,让教材从晦涩难懂变得容易理解,让教学内容从抽象到具体,从无形到有形,从间接到直接,从无聊到生动,从而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1.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它是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活动的。教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状态的最佳结合点,在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的第二框《敬畏生命》时,教师需要应用大量的教学案例来加强学生对于生命的正确的认识,而这就意味着需要拓展相应的课外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课外知识,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重大灾难下(如燃烧)的伤亡结果,让学生在数字的冲击之下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教师还可以列举出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让学生在文字的冲击之下感受到健康的生命的可贵。这里,课件的展示时机就是学生认识状态的最佳结合点。
        2.正确处理与传统媒体间的关系。多媒体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升华,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认识环境方面的确非传统媒体所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知识时,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作用的万能性,长期只凭借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学生的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注重实效,保证使用的科学性。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课件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目的性、艺术性的原则,既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兼顾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能简单地拼凑各种杂乱无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不能将课堂教学演变为多媒体的灌输。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生动,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拓展了空间,增强了感染力。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