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0期   作者:杨荣荣
[导读] 一直以来美术都与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杨荣荣
        长子县鹿谷小学 山西省长治市 046600
        摘要:一直以来美术都与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由于我国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课堂氛围也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较为低下。近些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更加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重视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要求美术课程教学应当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生活是小学生阶段学生最熟悉的场景,教师要积极开展一系列多元化、趣味化的生活美术教学场景。
        关键词:小学美术 生活实践 教学策略
        引言:为了将美术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到一起,教师教学应当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寻充分奥妙的美术世界。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体会到美术带来美的享受。对此教师应当从生活视角展开美术教学,给学生带来全新的美术课堂学习体验。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教师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设计者,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的教学意识,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较为传统,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意识不足。教师认为只要将课本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欣赏一下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为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没有必要为学生开拓课外内容。教师更没有意识到生活与美术教学之间的联系,不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到一起。受到教学方法的限制,很多美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只是让学生简单的临摹书上的一些美术作品,不但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更无法很好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绘画兴趣,这样学生就很难真正的理解美术的美妙所在了,十分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二、美术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启蒙工作,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场景,深入挖掘学生美术思维与美术创造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融入到美术作品创作当中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
            例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都会带领学生绘制与季节相关的作品,传统教学中教师多会直接告知季节特点,如夏天会有炎热的太阳、漂亮的蝴蝶,春天会有盛开的鲜花,学生的思想一直被禁锢,所绘制的作品也大多相同。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生活中事务已经具备了基本认知能力,教师应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给予学生创作的空间。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难忘的夏天”主题美术课程,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说一说夏天带给自己的生活感受,夏天有没有带给自己什么难忘的回忆。有的同学说到夏天我喜欢去游泳,有的同学说到夏天我们一家人会去海边,有的同学说到夏天我们会穿漂亮的裙子,这些都是学生对于夏天的感受。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创作,学生画面中所绘制的内容会十分的丰富。除了美术绘画,有的同学还用材料做了漂亮的衣服,将其装饰在自己画作当中。这样一来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们能够相互分享相互借鉴,以后学生也会更加大胆进行美术创作。


        (二)借助生活材料展开美术教学
           当学生具备一定美术绘画能力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手工制作课程,可以从实际生活中选取美术教学内容,并将美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材料,对旧材料进行再创造。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些美术趣味活动,如“废物再利用”活动,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杂物,通过再创新将其转化为新的物品。考虑到小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学生选择物品越贴近生活越好,可以准备一些易拉罐、旧报纸、旧衣物等,学生可以自由结成制作小组,班级当中一些女同学们想要利用这些旧材料,为芭比娃娃制作环保衣服,有着男同学相拥易拉罐制作成运动工具,这些学生就可以结成一个小组。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探讨,让生活中的废物重新焕发生机。整个美术制作活动当中,学生不仅仅需要根据物品特性与性状找到恰当的改造目标,十分考验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学生还要运用到已有的美术知识。学生还可以运用手中的画笔,装饰一下制作的物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运用树叶,制作粘贴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宣传语,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具有的广泛性,不断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充分彰显小学美术教学价值。
        (三)通过观察提升学生美术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观察是人们发现世界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方式,通过观察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美。美术作为艺术学科,同样也需要观察,教师可以选用全新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美融入到美术学习当中。
        例如,小学阶段学生灵活好动,喜欢尝试观察一切未知事务,教师可以借助假期,为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任务。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察树木的任务,学生可以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一些图片,面对这些开放型的任务,学生兴趣十足。于是学生到公园到户外观察各种树木,学生观察树的整体形状、颜色、树枝、树干、树叶等,学生通过拍摄照片,也更加细致的观察到树皮的分布情况,树枝有粗有细,树叶颜色也有着区别,有的树叶颜色翠绿,有的树叶颜色偏黄,形状有椭圆形也有扇形,学生将这些内容都印入脑海当中。到了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假期观察的内容,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制作手工树,学生制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更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美术课程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美术创作,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
        参考文献:
        [1]陈超.生活化教学与小学美术的有效融合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05):160-161.
        [2]刘璟涵.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74-175.
        [3]刘嘉.新课程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9):43-44.
        [4]李彬彬.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生活美学转向[J].教育研究,2018,39(05):116-122+147.
        [5]祝炜.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与实施[J].美与时代(中),2014(11):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