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251800
摘要:正所谓“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美术课堂的“活水”,就是生活化资源。初中美术教师必须充分认识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要将美术教学工作放置在生活化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从生活世界中汲取灵感、获取情思,从而实现有效美术学习。为进一步推动美术教学生活化,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就可以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探析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具体策略,力求在生活这一载体之下,实现学生美术素养综合培养,提升美术教学生活化实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美术 生活化教学 对策
教育的改革与转变,促使初中美术教师在落实开展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关注学生的素养发展,扭转了原有的单一化教与模式。为顺应教育改革,基于美术课堂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1]。初中美术教师就必须从核心素养出发探析新教学方向、选择新教学举措。文章从核心素养视角下审视初中美术教学创新的有效方法,力求引生活之活水,灌美术之花朵,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之中感知、观察、体验、创造,实现美术有效学习。实现素养全面发展。
一、美术核心素养组成探析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内容,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充分理解这五个内容,具体如下:
一图像识读,是指学生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等各种与美术相关的造型、色
彩、比例的基本认识;二美术表现,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运用多种美术创作手法、美术语言,创作具有思想、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通过美术表现的形式表达美感与思想[2];三审美判断,是指学生能够根据美的原理,去判断没住作品中美的组成,通过比较、分析、诠释美的方式,去感受点点滴滴的美,形成对美的认识;四创意实践,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运用联想、想象等多种方式,造作美术材料,进行美术作品的动手创造;五文化理解,即学生能够从文化角度理解不同国家、读取之间的文化艺术特点,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美术学习。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举措
在充分理解初中美术核心素养组成的基础上,初中美术教师就要转变教育思想,从核心素养出发优化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目的是以生活化这一大载体,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实现学生美术素养发展。
1、观察生活,获取美术认知,发展图像识读素养
生活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由各种各样的图画所组成。为了让学生真正的认识这些图画,促使学生获取正确的美术认知,初中美术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走入生或,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之中初步获得美术认知,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色彩,实现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提升。
如在学习“色彩的感染力”时,教师就可以去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组成,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鲜嫩的花朵、展翅的鸟儿...这点点滴滴的生活色彩组成,刻画了不一样的画面。学生去感知中的色彩组成,能够初步在脑海中建立平面美术画面,能够深化学生的美术认识,从而实现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有效培养。
2、深入生活,感知美术表现,发展美术表现素养
生活中充满丰富多彩的美术元素,这决定了初中美术教师必须从生活中提取元素,强化学生的美术表现认识,让学生在生活之中理解美术语言。美术本身就是对生活的浓缩与概括,尤其是现代美术更注重对现实场景的描绘。它不追求真正、完全、具体的战时生活画面,而追求的是作者本身与生活之间发生的情感碰撞,是基于画面的真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情感的真[3]。但初中学生对这样美术理念认识并不到位,他们在判断美术作品时更多的是将美术表现的感知重点放在作品本身得真实程度上。
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取元素,让学生深入生活,去从情感的本真基础上感知美术作品,实现美术理解。
如在学习《荷花双禽图》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展现出这幅作品,同时为学生们画面播放相关的荷花图,让学生们在直接观看生活实际的活动中去理解画家绘画荷花的巧妙与精细。在引导学生对比生活与画作之间的差别之中,去感受画面的浓淡合情,让学生在感知美术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这一美术作品。
3、情境创设,延伸美学认识,发展审美体验素养
每一个生活画面,是一幅画、一首歌、一首诗。为了让学生去参透生活点滴中的美,让学生形成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初中美术教师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让学生们真正走入到生活之中去感受点滴生活之美。
一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开展写生活动,将美术教学课堂转移到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在生活观察的基础上获取上述基本核心素养,同时以上述核心素养做支撑,进行生活中的美的感知,形成初步美学认识;
二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在进行美术作品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更为细致的剖析美术作品,目的是在剖析美术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能够从动态的层面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感知作者在创作美术作品时对美的理解与参透,从而让学生与作者对话,实现学生审美体验素养的有效培养。
4、提供舞台,创造生活作品,发展创意实践素养
为了让学生们创造美术作品,在美术课堂实现自己的梦想。初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从生活之中创建美术主题,让学生在生活的感受中利用笔墨纸等多种美术素材,表现生活。
首先,初中美术教师可以从这一目的出发,创设生活化美术创作主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美术主题的确定。在美术主题的指引下,在相对自由、开放的空间中进行趣味的美术创作[4];
其次,初中美术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美术创作作品。在学生完成美术创作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舞台让学生们讲解自己的美术作品,并且和其他学生对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打分,要求学生们在讲解时找准美术作品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同时初中美术教师要注意保存学生的美术作品,必要时可以举办“作品展”,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这样能够尊重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发展,同样也能够在引导学生创建带有生活化色彩的美术作品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5、丰富内容,补充生活知识,发展文化理解素养
初中美术教师要注意丰富美术课堂的教育内容,强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人是、这样能够丰富课堂,同样也能够在补充教学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即让学生将美术作品放置在特定的国家、民族之中所理解,形成对美术作品的正确认识,从而实现文化理解素养发展。
将美术作品放置在特定的国家、民族之中,实际上就是将美术作品回归于作者的生活创建实践中,从这一角度去理解美术作品。如在学习“保护世界遗产”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前资源搜集,搜集各地区、各国家世界遗产,为学生进行直观展现,展示世界遗产背后的生活化知识,丰富学生认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文化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不是简单的将美术教学置于生活之中,它更多的是以生活为载体、为媒介,在遵循美术教学原理的基础上将生活与美术合二为一,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之中进行有效美术学习,实现素养发展。初中美术教师必须强化对美术生活化教学概念的重视,认识美术核心素养组成,落实上述教育举措。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美术教学转变,以生活为载体达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卢萍.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美术中享受生活——论初中美术生活化课堂创设与实践[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7(01):113-114.
[2]郑灵燕.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2017(11):14-15.
[3]代藤.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探析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J].成长,2020(01):155-155.
[4]江建.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读天下:综合,2020(30):29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