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诗歌魅力—初中古代诗歌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曾兰
[导读]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曾兰
        贵州省黔西县第四中学
        摘要: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融入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传授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以实际教学为背景,阐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授古代诗歌的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诗词教学;情感;思想;诵读;育人
        诗歌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诗词大家,有诗仙李白、有诗圣杜甫,有建安七子,有竹林七贤,还有唐宋八大家,可以说,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绚烂多彩,文豪辈出。中国古代诗人往往在不经意间写作千古名句,在他们的诗词中,融入了他们的志向与抱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他们在诗词方面的造诣,还能体会他们身上的文化精髓,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博大心胸,体会传统文化的绚烂多彩,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光彩。不仅如此,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走入诗人的时代,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细读文本,整体感知
        在学习古代诗歌的过程中,主要是理解诗歌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而诗词本身只是一种媒介和桥梁,在理解过程中往往追求那种心灵神会的意境。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因为知识储备有限,缺乏生活阅历,所以,在理解诗歌意境上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本身的含义,然后教师再根据诗人的意境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为诗歌的理解和体会。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观沧海》这首诗词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诗词,并且为学生排除字词上的障碍,让学生顺利理解诗词本身的含义。比如,诗词的第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里的“碣”字是指的地名,是碣石山的意思,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碣石山。这里的“沧”是一个通假字,通“苍”。这里的“海”指的是渤海。这样一来,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诗词本身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通读原文,感受作者的胸襟与气魄。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一下作者曹操,让学生明白曹操在什么情境下写下这首诗的。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而归时创作出来的,曹操作为军队的统帅,登上了当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登上的碣石山,内心难以平静,于是就写下的这首诗,将自己的伟大的政治抱负,以及博大的胸襟借着大海描写出来。

曹操通过描写波涛汹涌的大海,比喻自己风发图强,统一国家的形象。曹操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触景生情,借助大海来抒发自己的志气,全诗气吞山河,情感丰富,无论何时阅读都能感受到作者大气磅礴的胸襟,曹操看似是在描写大海,实际上是在描写自己。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曹操这首诗时,一定要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尝试一下感受曹操的气魄与胸襟,让学生尝试以曹操的身份去阅读。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配合适当的音乐,让学生迅速融入到情境中,感受全诗的意境,进而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
二、深入理解,体会情感
        在学生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对诗歌进行鉴赏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因为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元素,而物象同样也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要将物象与意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并通过诗歌本身展开想象力,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黄鹤楼》这节内容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诗文,尝试从诗词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是诗人登上黄鹤楼之后即兴作的一首诗,通过诗词的最后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们能够发现,这是诗人吊古怀乡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写黄鹤楼的景色,来寄托诗人想念家乡的情怀,并且,在诗的第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引人遐想,同时也奠定了本诗的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诗词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欣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诗词的表面含义,要深入诗人所创设的意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在欣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熟读甚至是背诵,这样既能够积累古代诗歌素材,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修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当学的诗词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学生的谈吐和气质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学生的阅历和眼光也会十分开阔,不仅仅会局限于眼前,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也会更上一层楼。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诗歌鉴赏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欣赏到诗歌中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玲.感受诗歌魅力 ——初中古代诗歌教学初探[J].赢未来,2018,000 (011):P.329-329.
[2]职春娟.走进古代诗歌的殿堂——谈谈古代诗歌教学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