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分析——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发展路径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0期   作者:张佳佳 王艳丽 李佳美
[导读]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教育时代
        张佳佳 王艳丽  李佳美
        郑州财经学院   450000

        摘要: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教育时代,大学生文化认知和价值取向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树立德育理念,进一步发挥和运用高校学科的教育功能,是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是显著的,它能促进高校体育学科发挥教育人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体育文化的优势,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 大思想政治、高校体育、育人功能、发展路径
1.引言
        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主流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不仅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导向,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阵地。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体育常被用作辅助技能课或体育锻炼训练。然而,从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角度,教育者应该思考如何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关注体育的深层次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教育内涵
2.1大思想政治教育
        要理解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涵,必须首先理解现代教育的教育功能。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互独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大石镇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这是新时期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从而实现了领导体制层次的新格局,真正实现了教学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在教育过程中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要求,重视明天的教育和育人的全过程,以优秀的学科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工具。
        学校教育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新时期的社会人才需要具备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修养水平,信息网络为文化思想的交流提供了新的空间,但教育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检验。2015年党中央关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到要推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1]。
        以学生为基础,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道德主体,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如思想内化和心理活动内化的道德要求和道德修养。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教育大会上还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充分开设体育课,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提高个性,锻炼意志。”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
2.2体育教育
        不同程度、不同地域形成的体育文化可以发挥不同的功能。根据体育文化形成的范围,体育文化可以分为社会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和民间体育文化。根据体育的价值差异,体育可以分为休闲体育和竞技体育。近年来对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体育活动和大学体育文化本身的心理方面,是体育教育活动产生一种观念,带来自身的教育特性,是校园文化的一种从属要素,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教育目标的有效协调。因此,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本质是教育领域的一种特殊表现,它既具有文化的本质属性,又具有体育的典型特征。体育教育离开体育活动,就不再具有体育文化,也不能发挥体育文化教育功能。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应以体育实践为主线,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开展新时期的体育教学活动,注重教育功能的深入开发,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


3.高校体育职能的发展路径
3.1确定体育教学的目标
        要找到更有效的育人方式,从而保证发挥大学生的文化教育功能,就需要发展先进的体育文化教育目标,以工作为导向,以体育观念和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体育文化的指导下,增强民族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大学生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任何环节的偏差都会影响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在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下,要强化体育的教育功能,就必须发挥全面德育的作用,落实主体的德育理念,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具体而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落实人文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提高学生的健全人格,关注学生人格和情感的实际需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就需要科学有效的外部指导教育。指导思想内涵通过外部影响内化为一种自我成长机制,实现从客体到主体的自觉转化[3]。
        体育运动作为高校教育学生的基本手段,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社会功能的形成。因此,在体育功能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明确体育与学生的关系,以体育文化为教育手段,将思想精神和道德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文化之中,从而确定文化教育的根本目标。根据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现状,教育职能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先进体育文化人才,一方面发挥体育的优势,另一方面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个性化训练[4]。
3.2弘扬体育精神文化
        体育精神文化决定着体育文化能否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发挥完善的教育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体育文化的建设需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体育作为日常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人格的一种手段。体育精神文化中蕴含着一些珍贵的精神元素,如著名的“女排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 ,可以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载体。从总体上看,是构建全员德育,使教育成为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为了弘扬体育精神文化,必须明确全体教师的职责,构建全员参与的德育机制。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明确自己的优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5]。
3.3强调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物质基础,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的直接载体,是体育文化的直观、易懂的组成部分。校园内的体育场馆和体育建筑体现了体育理念和价值观,使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环节,要特别注意物质基础的应用范围,如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将各种类型的体育文化活动融入其中,一方面体现体育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体现体育文化的功能性。
3.4体育系统文化建设
        体育系统文化建设规划可以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结合起来,共同发挥育人作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也需要制度文化的保障。在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上,规范体育工作。例如,在体育设施设备的制度管理和体育活动的实施方面,系统地规划了制度文化,积极创建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使提高个人素养的同事能够为社会服务。体育制度文化的功能是优化道德环境。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道德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前提下,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道德教育成为高校道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4.结论
        从思想政治高度发挥高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是未来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思想道德教育本身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维系党和国家教育希望的重要支柱。在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在这个时代,学生应该成为主体,教师应该成为指导,共同协调体育教育模式的建设,体育教育意识应该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
[1]黄强,盖东鹏(2018)。从“大思想与大政治”的角度探讨体育课程协作教育的路径[ j ]。文化、体育用品和技术,第22页,第15-16页。
[2]谢有昌,宁涛(2018)。论在“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下加强五年一贯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j ]。太原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66-68页。
[3]杨芳(2019)。思想政治教育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运动员训练与培养初探——以广州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女子篮球队为例。《运动时尚》 ,第1期,第282-282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