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平 宋传祥 王琳
菏泽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系,山东 菏泽 2740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校园,在新形势下更是对“00后”高职生提出了新的要求,“00后”高职生进入学校后,面对新的校园环境,新的同学关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现有的宣讲和训诫式的入学教育模式,对新生入学适应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已经不能满足“00”后高职新生的适应性需求。作为高职院校面对21世纪背景下成长起来的“00”后高职新生,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普及下的新形势,亟待探索新的方式来帮助“00”后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新方法,更好的帮助“00”后高职新生顺利开始大学生活,在校园生活中开启新的旅程。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职业院校的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我们支持你”。
足以证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伴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明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00后”新生是作为职业教育院校的主力军,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较强的自我独立意识和蓬勃的活力。在目前的入学教育中,主要还是以宣讲和明确校规校纪的形式进行,这样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00”后高职新生的适应性教育需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具有持久性和可行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特别是大规模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做好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新生适应教育。结合国内国外的研究成果,一些学者根据“00”后高职学生的需求,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和适应方面帮助学生建立新的适应性方式,适应教育也被一些学者称为终身式的教育。不管学生如何研究新生适应性问题,这都是为了持续推进和加强大学适应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适应性教育
关于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的研究者很多,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选择和设计了多种入学教育方案。有的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提出了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为重点的入学教育内容体系;有的从加强学生纪律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以法纪、校纪法规、军训等为重点的教育内容体系,有的从学生心理教育的角度,提出了以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卫生安全为重点的入学教育内容体系;更多的研究者则是在探究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缘由的基础上,针对新生的环境不适应、学习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入学教育内容体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新生入学教育相关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思想深刻且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如在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的研究上,根据学者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系统全面地阐述;对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剖析也必将透彻且具体,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对如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研究,发现其分析的还不够特殊具体,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00”后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紧扣时代步伐,为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更受欢迎。
2“00后”高职新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2.1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所引起的迷茫感和焦虑感
目前,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学生的来源大不相同,一部分学生是由于高考失利无奈选择了职业院校,在过去的义务教育阶段,这部分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和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仍然是学习。
由于评价标准的一致性,这部分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存在较长一段的适应期。这部分的学生由原先单一的人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各种矛盾、复杂的情况和信息量。
2.2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
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国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相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现在大学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也有这样一些重要的问题,许多工作仍停留在表面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产生了许多现实问题。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不平衡有差距,学生的许多现实需求无法及时得到理解并且达到真正程度的满意,从而影响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2.3适应性教育探索缺乏保障机制
适应性教育的探索应该在安全范围内进行,需要一个保障机制。新生在高职院校接受良好的适应性教育,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适应性教育活动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队伍建设。教育主体包括学工体系教师、专业课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没有参与到生的适应性教育工作。他们普遍认为,学生教育主要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与没有自己的关系。
3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00”后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对策探讨
3.1 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环境认同教育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更好的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对于大学应该集中于培养他们对于新环境认同感,并且尽快促进适应和发展学校的整体性和适应性。
3.2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
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4小结
在思想政治领域下结合“00”后高职新生新的成长背景与特点,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和长足的发展,结合目前“00”后高职新生所面对的现状和困境,我们做了深入的对策性探讨,找寻新的解决思路与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适应性教育,更好更快的融入现实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陈正学.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杨艳玲.大学生新生适应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袁长明.大学生入学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4]陈国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杨绍平 女1992年11月汉族、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