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中地理教学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0期   作者:冉小军
[导读] 初中地理中的核心素养包括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冉小军
        (新疆石河子121团第一中学  新疆  石河子  832066)

        摘要:初中地理中的核心素养包括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以及地理实践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提问引导、师生互动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为学生提供动手探究的机会,确保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地理课堂中,顺利形成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前言:传统的地理教学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知识缺乏自主思考,没有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能力,对于实际生活中的自然要素及人文要素都缺乏认知,因此,地理教学的实际效果始终不太理想。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学校和教师意识到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针对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具体分析。
        1.立足教材内容,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意识到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也需要立足教材,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围绕教材知识进行发散讲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确保学生顺利掌握学习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目的性,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教师发散讲解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大脑思维,将知识与各种实际生活案例结合起来思考,并利用学到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和思考实际问题,在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自身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天气的变化》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各种天气与气候知识,能够看懂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首先以学生的生活中的天气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的特点,在学生对天气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讨论与理解后,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不同的卫星云图照片,让学生通过动态的卫星云图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这种围绕教材重点,对知识进行发散讲解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对知识进行综合的思考和运用,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2.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区域认知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区域认知是一种基本的地理认知方法,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教学时,要善于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特点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引导学生运用区域认知法对各种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对此加以预测。学生在熟练掌握区域认知法后,能够形成运用区域视角思考地理现象的思维习惯,并形成因地制宜的区域开发观念。

例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学会运用区域认知来思考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从而意识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鼓励学生借助网络设备查阅各种农业知识资料,并学会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合,通过自主学习顺利掌握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以及农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学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到的课本知识进行实际运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确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后续学习中能够对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进行加强巩固。同时,学生也能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会运用地理思维来分析实际问题,确保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能够熟练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解答。例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时,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实用地球仪的方法,对地球仪了解的更加透彻,教师可以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地球仪,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地球仪,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球知识的理解,也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能力,各组员之间相互配合,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4.利用情境提问,培养人地协调观
        情境提问指的是:将问题以情境方式呈现出来。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提问策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讲解《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回答问题:西亚热带沙漠地区房屋的墙体厚,门窗小,顶平,为什么?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多双层木楼或竹楼,房顶坡度陡,为什么?借助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我们生活的聚落与环境联系密切,受环境的影响大,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给促使学生形成更好的区域认知观念,从小具备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加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类与社会的发展,为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查承云.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学),2018(05):230.
[2]徐飞.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式的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8(10):196.
[3]易盼. 浅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理论和实践[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