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育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宋永
[导读] 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有用的知
        宋永
        重庆市北碚区东阳街道文星小学400705
        摘要: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有用的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习惯;小学生;综合素质;语文素养
        
        前言: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各阶段的学校教育都趋于功利性,都是为了学生能够考得好的学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并不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引导学生用工具书查生字,加强学生对阅读的重视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经验少,因此对于汉字的掌握也较为薄弱,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生字,这时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字典来查询生字。许多学生在掌握了工具书的用法之后在最初的阅读中会使用工具书,但是在生字比较多了之后学生的惰性就显现出来了,学生会觉得太麻烦浪费时间,因此对这些生字采取猜的方式来继续阅读,但是这样会使得学生养成不好的阅读习惯,因为学生自己猜出来的字发音和字意基本上都是错误的,这不利于学生对整篇文段的理解。就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许多学生可能不认识崛这个字,但是有句话说“认字认半边”,这时小学生可能将其认为山又或者将其认为屈,但是不管认成什么这个字的发音和语义都有很大的出入,这句话中如果没有理解到崛是什么意思那么就不可能了解这句话所讲的意思。这种猜字的现象在小学生阅读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猜字不利于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因此需要纠正学生的不良的阅读习惯帮助其获取有用的知识。
        教师需要多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对一段课文进行阅读,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将生字的读音还有语义写在生字旁,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偷懒不查字典的现象,这时教师就需要观察学生的行为,让那些偷懒的学生起来人生字,将读音和语义说出来,如果没有说出来的学生就马上查阅字典将读音标出,然后再让其抄写十遍以此加深其记忆避免其在阅读时继续偷懒,改变小学生在阅读时的敷衍态度。通过这样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好习惯,做到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就要先翻阅字典,理解清楚生字的语义之后再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在平时查字典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生字,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对语文阅读的重视程度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大多为考试而服务,因此许多教师也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成长的,因此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教师对于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许多语文教师在讲一篇新课文之前都会让学生先查阅字典将生字认识后进行全班阅读,但是在齐读的过程中许多学生浑水摸鱼对阅读并不重视,而且教师让学生齐读也是让学生能够对文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不是出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之前,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觉性较差,且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不足,其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外界的影响,其并不知道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所以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在小学阶段阅读主要依靠语文教学,所以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语文教师在专业能力上的专业度是很高的,但是对阅读习惯培养的意识还有些薄弱,教师在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生学习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比如在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时,首先大致浏览全篇文段将生字找出并查阅出来,然后通读全文,在对文段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对文段进行详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文中进行寻找,然后在教师讲解了文段大意之后,再对文段进行阅读,让学生体会每一次阅读后都会有哪些不一样的体会,让学生养成多读多理解的好习惯。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意识到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教师才能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从而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小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
        要想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需要学生进行阅读,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动要想让其静下来看书也是比较难的,这时就需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上阅读才能够对其阅读习惯进行培养。
        许多教师在小学阶段会让学生去读一些名著比如《繁星春水》、《骆驼祥子》等,这些名著比较有教育意义,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其文意,而且这会使其觉得非常的枯燥,让其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特别是许多教师会让学生在阅读许多名著之后还要写读后感,这让学生对阅读书籍更加不情愿,因为只要一阅读就会有读后感这让学生不愿意进行阅读,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学生喜欢的书籍,比如《鲁宾逊漂流记》、《木偶奇遇记》等等书籍,这些书籍也很有教育意义而且语言通俗易懂,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太多的阻碍,阅读这些有趣的书籍可以使得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愿意自己去阅读让学生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养成爱阅读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慢慢的引导,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其阅读习惯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对语文文本的理解,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飞.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20(7):0131-0131.
        [2]叶志斌.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76-77.
        [3]张雪荣.家庭阅读氛围对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辅助培育作用分析[J].学周刊:下旬,2016(11):201-202.
        [4]黄登敏.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养成中存在问题及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7):0049-00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