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益飞
盐城市神州路小学
摘要:我们因校制宜,利用多方资源,构建高效的课外阅读模式。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的策略的研究,从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读物、加强课外阅读的环境建设、汇集课外阅读的合力资源、开展课外阅读的主题活动等四个方面形成合力,推动课外阅读扎实、深入、常态化开展。
一、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读物
法国知名科学家笛卡尔曾提出读好书的过程,就是与众多有着高尚品德的先贤对话的过程的观点。书籍的种类多且繁杂,很难明确所有书籍或某一类书籍的数量,为了能够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选找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可以从家长、优秀学生以及教师处获得相关推荐,推荐过程中可以从几个方面确定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标准。
1.选择符合身心发展的读物。孩子们必读的经典好书,有绘本、童话、寓言、科普、小说,各种风格兼顾,要涵盖一定的营养要素。
2.选择课程体系推荐的读物。学校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含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语文学科阅读方面进行深度的探索,并积极尝试编写校本配套教材辅助学生阅读。同时鼓励开展“全科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双语能力的“双语阅读”;能够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奇妙的数王国》《数学魔术师》《数学家的眼光》;以音乐学科为主的:《听故事学五线谱》《门德尔松-音乐画家》;以体育学科为主的:《足球百科》《冠军之心》……
3.选择彰显个性特点的读物。《七彩语文》《小学语文报》《未来科学家》《小哥白尼》等报刊走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丰盈着他们的阅读时光。《朗读者》《航拍中国》《我的一本课外书》节目拷贝班级电脑,空闲阅读,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环境建设
建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顺利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保证。在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优化课外阅读环境建设,才能力促课外阅读落地有声。当然主要还是从硬环境建设入手。
1.图书馆建设
实体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是学校藏书的主阵地,学校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所用到的图书多来源于此。在校内的图书馆、阅览室拥有大量图书,可以在其中设立诸如孙幼军、梅子涵、郑渊洁、沈石溪、周锐等儿童文学作家的专柜,为小学生挑选书本提供方便。 除此之外,还应尽可能确保图书的完整性,对于学生喜欢的图书要适当增加复本。同时要配备一位责任心强的图书管理员,正常开展图书的借阅工作。
2.班级“图书银行”建设
学生阅读能力的上升与阅读量的增加使得学校的藏书无法继续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校方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内搭建起“图书银行”,学生只要将自己的课外书存入“银行”当中,就能够阅读他人存进“银行”当中的书,学生观看的数量可以随着自己存入课外书数量的上升而上升。为了使“银行”当中的图书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教师可以对“储户”存进的每一本书做出审核,确保该书具有阅读价值是“储户”自己喜欢的书。教师可以为每一位前来“储存”书本的“储户”发放印有储存数量的卡片作为凭证,凭借这一卡片学生可以在班级的“图书银行”中借阅图书。学校也同步为每个班级的“图书银行”“注资”全套推荐书目(含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3.阅读区和特色书吧建设
①放大和细化图书馆主阵地的功能。在图书馆中划分区域,比如电子阅览区、多媒体演示区、教师书吧等。规定各个区域的功能,适当布置,创设一个温馨的环境。
②根据不同的地方进行针对性设计。在学校图书馆里设立全校性的公共阅读区;在教室里设立专门的阅读区;在校园里利用亭台楼阁、长廊设立户外阅读区;帮助学生在家里规划好家庭阅读区,结合评选“百佳书房”活动调动家长积极性。
③利用楼道设置特色书吧。
每栋教学楼一楼都有一块闲置的空间,我们根据学生需要,将这些地方打造成“经典书吧”“科技书吧”等特色书吧。
④巧设阅读景点和长廊。在校园行政楼、教学楼、活动楼通道、连廊处,分“名人、名著、名诗、名画、名山、名水、名城”等主题规划学校阅读特色文化长廊建设。在校园通道、楼道旁,建有“阳光书吧”“阅读时光”“阅读橱窗”等景点,引领阅读的温馨标语、缤纷画面随处可见。
三、汇集课外阅读的合力资源
1.利用丰厚的家乡文化名人资源。如江苏就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这些悠长的历史赋予了当地独特的人文资源。又如我的家乡盐城,这座城市中的曹文轩教授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的殊荣。就可以充分挖掘,可以开辟专门场地,建成“曹文轩文学馆”,介绍作家、作品;可以成立“文轩”文学社,引领孩子们像曹文轩那样奋发有为;可以邀请作家来校和孩子面对面互动。
2.培植多样的课外阅读社区资源。各城市中大学的图书馆多对外开放,学生可以中得到丰富的图书资源。又如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孩子的阅读引入源头活水。
3.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校方可以建立电子阅览室,通过网络将校园网站与相关专业局域网“电子图书馆”相连接,为孩子们海量阅读提供便利。
四、开展课外阅读的主题活动
定期开展“阅读节·电影节” “我的一本课外书”“快乐童年·故事相伴”“读书读报知识pk赛”“课本剧表演”鼓励学生开设自己的“课外阅读专场报告会”“学生读书成长汇报会”等活动,让校园充溢书香。[3]利用“文轩文学社”“盐城晚报小记者”等平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建立校际学生读书联盟,积极参加晚报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读写结合,享受阅读生活带来的馥郁芬芳。
1.阅读大课堂
根据各年级阅读数目,学校统筹安排,教师精心备课,组织本年级全体学生参与,在学校剧场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师生互动,教师做深度解读,学生完成对文本的二次阅读。这一活动极大提高了全校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的积极性。
2.个体阅读成果展示
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有部分学生会出类拔萃。我们就为这些孩子搭建舞台,让他们担任主角,为他们举行专场阅读成果展示报告会。此举有效地激励了先进,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引领其他学生向课外阅读的“高地”进发。
3.“小组共读、循环日记”
将班级内部的同学分成若干个阅读小组,该小组成员不宜过多,当小组成员阅读完自己手里的书籍后,与同一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书籍交换,在小组同学内形成小循环,再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单位大循环。不但使图书充分流动起来,而且每个同学的阅读量明显增加。读书笔记不需要每人每天都写,只需要小组成员轮流写,小组成员出于集体观念和个人荣誉就会高度负责,从而呈现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参考文献
[1] 钱芳.喜阅彩中,幸福旅行——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阅读实验项目总结报告[J].华夏教师,2018(36):10-11.
[2] 王丽娟.有效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08):30-33.
[3] 徐辉明. 开展小学语文读书活动的几点建议[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