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冰
云南省开远市教科所 661600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名著阅读也如此,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为了让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根据学生学情,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名著阅读课跳出考试的束缚,积极的去领悟作品的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社会、人生和自然有自己的思考。
那么何为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就当前名著阅读教学来说,大部分都是提纲式或者主题式,学生兴趣并不高,也难于落实,特别是课外阅读,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抄一些网络里归纳整理的资料,把阅读当做作业来完成,完全失去了阅读的意义,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角色扮演式阅读。纵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12部名著,可以在阅读《西游记》和《昆虫记》的时候采用这种方式。根据学生的学情,在阅读前让学生自认角色,然后去进行阅读让每一个角色都有学生去阅读,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角色阅读,大大增加了趣味性,同一角色的扮演者之间又存在竞争,读的时候发现问题和思考的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能互相学习。《昆虫记》把各种昆虫罗列出来,让学生扮演昆虫,去阅读了解生活习性以及特点,这样做学生不仅仅了解到自己扮演的昆虫,还可以从其他同学的介绍中认识昆虫,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这种类型的课堂,可以归纳出一个模式:角色划分——学生选择——自由阅读——展示交流。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模式运用到教材推荐的《世说新语》阅读中,把里边的故事分成多个角色,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阅读的故事,然后进行展示交流,在最短的时间内汲取到最多的知识。
二、问题探究式阅读。现行的名著探究式阅读就是教师问学生答,或者教师布置一些问题,学生上网摘抄答案,真正的探究式阅读,首先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而不是一些苍白无力的问题,把本来想读书的学生也搞得索然无味。例如阅读《海底两万里》,首先要抛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是“清除海洋怪物”,当学生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海洋的怪物是什么?为什么要清除它?怎样清除?这个怪物会带给人类什么伤害?诸如此类的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会对这部名著爱不释手,从问答式的名著阅读中解放出来,真正喜欢上阅读,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得到独特的情感体验。这类科幻类的名著,教师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多个问题——寻找答案——解决疑惑这个模式进行教学,教材推荐的《基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阅读。怎样丈量星星与我们的距离?是不是所有的星星跟我们都是一样的远?是什么人去研究了这个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去阅读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激发我们探索星系的动力。
三、项目研究式阅读。
也就是我们把要阅读的名著当做一个项目来完成,例如《骆驼祥子》,我们可以设置阅读的任务就是为了“赚钱”,对于一个来自农村的憨厚小伙祥子,怎样打拼完成自己买车的愿望,那么研究的项目就是“买车”,为了完成这个项目,从文本中去寻找祥子赚钱的方式,以及愿望实现后的祥子是不是过上了他想要的生活?诸如此类的阅读方式还可以运用到《傅雷家书》,任务是“傅雷写了多少家书”,项目是“谈话内容”,汇报“如何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挚爱和期望”,感受浓厚的父爱亲情,从中受到感情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简爱》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去阅读,任务是“简爱的成长经历”,项目就是“简爱的爱情之路”,汇报“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幸福”。
四、模拟采访式阅读。把书中的人物当做采访的对象,列出采访提纲,最后展示人物风貌,例如《水浒传》,梁山水泊一百零八个好汉,每一个人都有精彩的故事,通过任务采访的方式,了解故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类似的方式还可以用于《红星照耀中国》《儒林外史》,通过采访斯诺,了解他在中国大地上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眼中的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形象。这种形式的阅读我们可以总结为:列采访提纲—与人物对话—分析其性格特点—了解时代特点。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采访保尔,与入人物进行对话,了解其成长经历后分析性格特点,最后学习保尔在革命中战胜敌人,在生活中战胜自己,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成长为钢铁战士的精神品质。
五、朗诵式阅读。可以通过朗诵比赛来进行阅读,例如《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等,通过学生的自由朗读,分小组进行比赛,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完成知识积累,可以从蕴含哲理的诗歌散文中感受经典的美好,这个活动可以与教材的古诗教学和现代诗教学联系起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也可以把课内学到的诗歌鉴赏方法运用到这些名著中,提高鉴赏水平,真正体现语文的育人功能。我们可以把这种阅读方式归纳为:自由阅读——朗读比赛——鉴赏评价,这种方法还可以运用到散文诗《朝花夕拾》的阅读中。
除了上述的阅读方法以外,最受欢迎的还有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进行阅读、专题式阅读、案例研究式阅读等等各种阅读方式,根据学生学情,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但是要阅读完整部名著,一方面需要老师的指导,另一方面要有充足的时间。那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要觉得用课堂上阅读是浪费时间,统编教材就是要求读整本的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统编教材由原来的30篇课文减少为24篇,加上了两部名著阅读,也就是要用两周的时间来读书,要把名著阅读落实到课堂上,课内外兼顾,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习惯,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刘芳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2、《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蔡汀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3、《教学模式》乔伊斯,荆建华(译者),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4、《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蔡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5、《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