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
广西区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榕马完小
摘要:信息技术是当下时代的基础特征,家家户户几乎都连上了网络,农村地区也不例外。就目前的教学而言,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教学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而言,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环境对教学进行创新,将语文课程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发挥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的意义以及其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整合的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语文;整合策略
引言: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该课程以文字为主,如果教师一味的采用传统的一言堂模式,是很难提升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积极性的。因此,就需要融入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笔者所在的农村小学属于农村完小,各类信息教学设施也比较完善,这也为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带来了可能,同时促进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升农村小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其缺乏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加之语文这门课程以文字性为主,本身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比较低。而信息技术中存在的一些图像、视频等功能,能够将语文的文字转变为视频,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其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的知识。在小学阶段以字、词、写作方法的讲解为主,针对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或者是成语,光通过语言的解释学生是很难理解的。相反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功能,可以将文字较为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学生可以理解的图像内容,在无形中便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1]。
二、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
(一)基于信息技术建立课堂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一般会建立课程的导入,通过导入的功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为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奠定基础。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学生缺乏较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中的专注力也不高。教师就更要把握好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导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具体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对所需要学习的语文课本内容进行整合,建立课堂的导入情境,在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如《白鹭》这一节课程,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白鹭是一首诗,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通过对文本中语言的感知,体会白鹭的美。在开展该节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设置课前导入,为学生播放白鹭的相关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便会对这个“鸟”产生探究的兴趣。
如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鸟”叫什么吗?从视频中说说你们对这个鸟的感受?通过对视频中白鹭的探究,引出文本《白鹭》,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学习的兴趣。
(二)基于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分析
小学语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如在小学低年龄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以字、词的学习为主,到了中高年龄阶段,就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常会先对文本中的生字以及词进行讲解,然后帮助学生分析整个文本,整个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死板,很难提升学生对语文文本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文本进行整合时,教师可以利用文本的内容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深入分析。
例如,在学习《观潮》时,教师要了解这是一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景象,是通过观潮的顺序对景物进行记叙。通过阅读该篇文章,需要学生能够了解钱塘江大潮时的雄伟以及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学习该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通过网络的相关资料,找出钱塘江大潮时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提出问题。如有的学生问:这是哪里的大潮,怎么如此壮观?也有的学生问:大潮是不是天天都有呢?在这种疑问之下,教师再让学生对文章深入阅读和分析,找寻答案,效果会事半功倍。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以及文本分析能力[2]。
(三)基于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想象,帮助学生感悟文本意境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中,有描写人物、事件、景色等各种各样的文本。在对这些文本讲解时,除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其表达的内容,还要感受其中的情感。比如像描写动物的文章,通常会表达作者对动物的一种喜爱。而像一些古诗中更是阐述了作者当写下该首诗的处境。教师想要学生真正的掌握这些文本,还需要让学生体会当时的文本意境。但是就当下的小学生而言,年龄较小,并没有太多的阅历,对于文章中的一些内容并不能够深入地进行理解。此时教师就要基于信息技术的功能,引导学生去想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学习文本。
如《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节课程,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圆明园毁灭时的经过,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对民族的责任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当时圆明园被毁灭的历史过程,让学生在观看历史情境的过程中,体会当时清政府的无能以及英法联军的无耻,增强学生的感悟,升华学生的情感。
结语: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对教学辅助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够提升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各项能力。具体在融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所学习的内容确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建立导入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引导学生想象,提升农村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学龙.信息技术与农村地区小学语文经典阅读的有效融合[J].才智,2020(04):8.
[2]刘选龙.信息技术辅助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