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供电段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企业发展需要管理升级,产品创新,青年作为企业生产管理中奋发蓬勃的主力军,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留住青年,培养青年,用好青年,成为企业发展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主要从青年的思想教育,机制保障,服务青年等方面重点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岗位成才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职工,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中坚力量。总体来看,现代青年富有朝气、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知识渊博、学习能力强、富于创新、兴趣广泛、洁身自好,他们的优点突出,但也存在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价值取向多元化与传统教育之间的矛盾。青年人普遍热衷于追求个性,自由随性,排斥约束,对艰苦奋斗、奉献担当等主流价值观缺乏认同,谈及理想信念如同听故事,有的缺少人生目标,对工作、生活常常抱着“不上心”、“无所谓”的态度。二是个人主义与企业制度管理之间的矛盾。现代青年普遍热衷于追求个性,自由随性,排斥约束,而现代企业强调“制度管理”,排斥约束,集体观念、大局意识和纪律观念欠缺,遇事讲条件、讲客观,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和企业文化不匹配。三是向往美好生活与现实奋斗进取之间的矛盾。普遍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向往外部世界和美好生活,但不能正确处理付出与获得的关系,在工作中拈轻怕重,业务上得过且过,缺少更高层次的追求;受“宅”文化影响,交际能力不足,有的不愿与人交流、沟通、合作。四是兴趣广泛与工作能力之间的矛盾。怕担当、怕负责,有的把自己置身于企业之外,对企业发展漠不关心,甚至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大部分青工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无奋斗的方面和目标,走一步看一步,自身缺乏持续奋斗的动力。
针对上述问题,企业管理层应该把握青年特点,正确看待,发挥企业文化及制度优势,适应青年自我发展需求,优化环境,激发潜力,完善机制,搭建平台,为青年成才创造有力条件。
一、加强思想教育,宣传企业文化,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主动加强青年的思想教育,宣传好自身的企业文化,为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青年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宏大事业。一是讲好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发现目标,是企业在占领市场的“利剑”,需要让青年认同企业,认可企业制度,将个人行为自觉的落实到企业生产各项环节,就必须上好“文化课”。有计划的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企业文化教育,学习座谈会,先进领头人岗位交流等活动,不断引导青年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鼓励青年走好职业生涯每一步。二是让“蒙圈”青年有动力。
入职青年的思想和情感,一定会经历从兴奋期到迷茫期直至适应期的变化,不同变化阶段,需要不同的思想引导,尤其在迷茫期,更加需要关爱和引导。利用多载体,多形式的向青年做好企业“先进楷模”的事迹宣传工作,为青年树标杆、立榜样,激励和引导青年向先进看齐、争做模范标杆,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铸就事业的辉煌,实现人生的价值。三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争作一名“有内涵、有道德、有担当”的“三有”青年为目标,加强青年的教育引导,激发青工岗位成才、建功立业的内在动力,组织青年定期开展读书活动,观看弘传优良传统电影及先进人物事迹片,用青工喜欢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讲文明、知荣辱、守诚信、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二、加强职业规划,因材施教,为青年成才提供制度保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把建立青年岗位成才的机制保障作为“硬件”来抓,从规划、培养、使用、激励四个方面健全完善制度,力求为青工铺就一条岗位成才的“阳光大道”。一是做好职业规划。让青年从职业生涯规划中看到美好愿景,激发奋斗的动力和激情。让青年知道企业提供的不仅是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份从入职直至成长为技术标兵、管理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每个人设计出符合个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为他们指明个人发展潜力和空间。建立以能力、业绩为主要标准,从工作态度、劳动纪律、创新创效、钻研业务、专业技能、团队合作等6个方面为指标的评价体系,建立了优秀人才青年库,作为管理干部、技术人才的后备人才。二是完善育才措施。在企业中推广“名师带徒”战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为青年配备专业能力强的指导老师,制定分阶段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建立有效的“师带徒”奖励机制,不断调动师傅教的积极行,为企业培育好青年人才。三是做好潜能激发。青年如同一粒种子,只要具备合适的条件,就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有意识地让青工参与到各项重点工作中去,交任务、压担子,让青工感受到被重视,激发他们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潜力。
三、加强青年服务,凝心聚力,为青年搭建展示风采的平台
在青年成才的过程中,在抓好了思想教育和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应该为青年搭建搭建“秀”的舞台,让青年展示风采,在展示中坚定自信、看到不足、激发动力。一是搭建“说”的平台。现代青年更加渴望被关注,希望拥有话语权、表达权,参与到企业各项事务中来。为此,企业可以开展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等活动,畅通青年 “说”的途径。二是搭建“比”的武台。坚持每年组织开展青年业务技能比武,对获胜者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奖励,以及青年演讲比赛等各种竞赛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建设业务技能练兵场,打造贴近青年、服务青年、帮助青年的学技练功“武台”。三是搭建“秀”的展台。多种形式丰富青年活动,建立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曲艺、舞蹈等文体协会,坚持经常开展活动,通过体育竞赛,凝聚青年合力,在活动中增强集体意识,体会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