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
沈阳市和平区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
【摘要】进入五六年级后,一些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同时,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更为明显。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到位,更需要班主任倍加关注,这样才能让班级管理迈上新台阶,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高年级;方法策略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是学生心灵成长的主要引导者,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班主任的影响对其是十分巨大的。而班主任如何正确地引领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成为了许多班主任们所面临的问题。作为学生的“第二家长”,班主任对其管理应该是具有全面性的,也只有落实到全面性这一教学理念,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所以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下,班主任要以更加科学、全面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在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同时,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普遍缺乏集体意识
由于现在高年级的小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过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家基本什么事都不做,导致他们在学校也保持一贯的享受姿态。主要体现为,他们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尤其是班级的荣誉类活动。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在将来的发展中也会变得比较自私,不利于他们融入社会大环境中。
2.教师管理方式陈旧落后
在传统的教育认知里,一些学生家长甚至一些班主任会认为,班主任就是负责“训话”的人,所以班主任要有严厉的表情和态度,这样才能教育和约束学生。在这样的认知下,班主任常常用简单、粗暴的权威性管理方式,难以获得正面的效果。学生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不仅会产生逆反情绪,还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些班主任常常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判断学生的优劣,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伤害,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3.学生意识增强阻碍管理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还很稚嫩,但比低年级的学生多了一些想法。他们处于懵懂期与成长期的交界处,但内心希望成年人将他们当成“大人”看待。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渴望与人沟通,渴望被人理解,渴望被人关注。而传统的班主任打压管理方式显然无法让学生信服。在班级管理中,一些学生专门与班主任“唱反调”,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管理。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的负责人,必须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充分重视。通过教师的为人师表熏陶,用爱心呵护学生成长,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将德育教育与说服教育相融合,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学会道德教育,通过集体教育和课堂教学、个别教育等各类方式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2)对学生进行成才心理管理。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表现,班主任必须要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应当细心观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情况进行引导,对于自卑的后进生必须要投入更多的关心与呵护,使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3)对学生进行课业学习管理。
由于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所以成绩并不理想,再者长期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于新课程的学习认识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倒退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跟踪管理,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实现班内学生共同发展。
三、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一)赏识教育,树立自信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形成的心理结构一般会伴随学生一生,如果班主任没有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那么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丧失融入课堂,融入集体的兴致,而赏识教育的开展则可以让学生获得关爱和成长,重拾对自己的信心。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中应当注重赏识教育,抓住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细节,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光芒,并对学生给予肯定的表扬和鼓励,同时包容学生的错误对他们进行正向的引导,使得学生在被关注的感觉中,能够形成自我的信心。
例如,对于学生而言,关爱和赏识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一些难题,或者做错一些事情,这对于处于生长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所以,班主任应当抓住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促进学生建立自信心。如在实际开展班级活动时,教师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的规定,当班级中有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时,如“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评分表,将参与班级管理的行为数据化”等,班主任应当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提出意见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从而建立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激情和信心,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
(二)以身作则,以诚为本
以身作则,以诚为本,让学生领会到真诚。当我们新接一个班级时,作为班主任,首要做的就是与学生建立信任,这样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接受这个班主任的管理教育。快速建立信任方式,就是以身作则。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在建班之初,大多数班级都会制定班级公约。不少老师都会将这个作为约束学生的制度,学生在老师的施压下严格遵守。然而这种做法,并不利于让学生形成自觉性,部分学生反而会想方设法钻空子。如果将这公约执行的主体变成老师和学生,在无形中就有了一股榜样的力量。例如,制定下上课不迟到,要求学生做到,老师也要做到。老师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个说到做到的人。比如有一次,我上课迟到了两分钟,进到教室,我没有为自己找借口,而是坦诚地告知学生自己迟到了,愿意照着公约上“迟到者,需要背五首诗”的内容执行。我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言必行,行必果”的道理,我的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行为,不但没有丢了威信,反而赢取了学生的信任。慢慢地,学生的迟到现象减少了,哪怕迟到了,也会自觉按公约“惩罚”自己。
老师行为规范的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了真诚,心灵得到了滋养。以身作则,以诚为本,是心灵教育的前提。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把握教育的契机,运用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照霞,黄训军.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3):82-83.
[2]许美华.对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探索[J].都市家教,2017(7):187-189.
[3]潘大妹.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激励风格探究[J].学周刊,2017(1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