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
上海市徐汇区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 200235
摘要: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许多学校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德育教育,但由于缺少相关经验,部分教师并不了解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对此,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方面探究,在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并提出具体的施行措施。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五千年历史的重要见证。近代以来,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国民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较低,甚至持全面否定态度,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逐渐式微,这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为了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综合国力,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力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而教育是实现文化继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既能实现文化的传播,又能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教学的作用
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当仁不让”“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诗篇。这些内容增加了德育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文化积淀。
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小学阶段,学生的阅历少,无法全面客观地看待一些事物,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在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在文化教育中得到熏陶,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
二、如何正确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学
(一)定期开展诵读活动
文学作品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具象化呈现,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文字美、韵律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每日抽出5-1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作品诵读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学习体验,在诵读中了解古圣先贤的思想、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这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开展朗诵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多样化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德育教育,不一定只局限于课堂中,纯理论教学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倒会滋生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可以将优秀文化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德育教育。
例如,在清明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了解革命先烈对新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重阳节时,带领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表演节目、陪老人说说话等,让学生深刻认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内在含义,培养尊老爱幼的意识。
(三)讲解历史人物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所拥有的高尚品德一直被国民传颂,甚至有的人物成为了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讲解某些历史人物,为学生树立正面典型,逐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孔子、文天祥、司马迁、史可法、张巡……,这些历史人物在某一时期内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却依旧能坚守自我,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通过讲解这些人物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分析秦始皇、曹操、隋炀帝等历史人物,以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能非黑即白。通过这些方式,完成“另类”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扩展知识面。
(四)建立特色社团
建立特色社团是践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学校可以根据地区特色建立相关社团,如,汉服社、书法社、国画社、相声社、戏曲社等,学生按照个人爱好加入社团,在团队氛围中学习知识、技能,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员作为社团顾问,组织开展具有社团特色的活动,以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不同活动中感受传统优秀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五)布置课外阅读任务
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有许多奇幻瑰丽的神话故事、历史典故,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也可以实现德育教育。教师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特点,挑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作为课外阅读任务,如,夸父追日、山海经异兽、刑天舞干戚等,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文学积淀。
三、案例实践
爱国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可以联系传统优秀文化,多样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提高德育教育质量。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们搜集爱国主义名言、故事、历史人物等,上课时,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如,朗诵爱国诗文、讲述爱国故事,然后教师利用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他们了解“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讲解林觉民和《与妻书》的故事,感受革命先烈心怀天下、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让学生体会如今幸福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借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完成后,带领学生探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及其后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谢他们为民族、国家的无私奉献。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学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实现了德育教育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高度融合,既掌握了爱国知识,又让学生获得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简单阐述了传统优秀文化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作用,从开展诵读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讲解历史人物、建立特色社团、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五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这样一来,可以在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雅萍.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
[2]戚天军.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35)
[3]王芳.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