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虹
中山市博爱初级中学 528463
摘要: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能够在教育中有更好的体现,尤其是初中的德育教学,传统教学并没有引起特别重视,而在初中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尤为重要,提高和加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已经势在必行,班主任在学生的初中阶段,对学生的身心、思想、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目前的教学环境,班主任对德育教学的实效性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当前教育的现状,到提高德育工的实效性作细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几个观点。
关键词:初中教习;德育工作;实效性
引言:
当前的德育工作进展并不是太顺利,究其原因有多方面,这其中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尤其是初中班主任,因为初中班主任是对学生德育工作的第一人,无论是从身份还是工作职责来说,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展开德育工作都有一定的便利性。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人物”,初中班主任负责全班学生的各个方面,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生活的顾问,关心学生的学习,在生活中帮助学生,在文化知识和个人素质上起着引导作用。初中班主任是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优缺点,都会在学生的模仿和学习中体现出来,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使初中德育工作更全面、更有效地发展。
一、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教育工作理论知识的短板
要想做好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有实效性,就必须要求班主任对心理学,管理学方面有相对应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介入初中的德育工作。初中生大多处在叛逆期,不服从管教,否定任何他认为该否定的事物,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心理学有一定的掌握,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活动所带来的个人行为要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去解决,去引导,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学生在德育中有一个良好的体现。【1】当下的教育,班主任明显是缺乏相应的知识,从而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显得过于个人化,无法利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使得德育工作在初中阶段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二)班主任的观念传统
班主任的学习环境都是从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传统教学在班主任的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要想提高初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水平,就得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融入新课改的环境中来,有所创新,才能使德育工作上到一个新台阶。例如,传统教学只是一个教与一个学的关系,这样的传统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在个体差异上明显分化;再如,班主任是家校连通的桥梁,家长通过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表现,但是,传统的观念固守着教师的思维,无法有效地搭建这样的桥梁,使得德育工作无法正常展开,对德育教学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三)因材施教不到位,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新课改要求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这就提到一个因材施教的问题,不同学生之间,个体化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化表现在学习成绩上面,也表现在个人性格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对学习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上面,如果依然一味地遵循传统教学,就无法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要求,针对性不是太明显,只是让部分学生受益。不能抓住学生的特点,就是因为因材施教不到位,才使得德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
二、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走出德育理念的困局
德育理念不被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传统教学有非常大的关系,传统教学是以分数来判定一名学生的优秀与否,学校在这种理念的支使下,只注重文化教育就不足以为怪了,同样的理念放在家庭当中,家长迫于现实的压力,同样对德育工作持否定的态度,使得德育工作在初中阶段的展开就遇到一定的困难,只有摒弃传统的理念,开展创新教学,才能走出当前德育工作的困局。首先班主任要有一定的时代观,对学生展开现代化的思想与品德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德育理念以及德育的重要性,对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有一定的影响。【2】其次,班主任要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学生在校的一些思想动态和行为让家长有一个了解,同时向家长解释德育在学生一生中的影响以及对学生前途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然后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对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非常大的帮助。
德育工作最主要的难点就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体对象是学生,要想顺利开展并加强,要做到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使学生对德育展开兴趣,然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加以德育的工作,从原先的消极应对到主动应对,无论是对班主任还是学生来说,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都有一定的帮助。
(二)德育工作多层目标的引导
德育工作有多层目标,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学习的多样性,这里包括学习的内容、方法,以及工作的方法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德育工作也在不断地变化,为了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德育教育也要从知识结构向道德素质上发展引导,在知识结构中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发挥独立的能力,自主判断的能力,在实践中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对事物作出判断,提升道德素质,使个人的思想性在现实中得以践行与提高。【3】另外,当理论知识丰富时,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许多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和排解,就会使学生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近年来,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作出不理性行为的学生也逐渐增多,班主任要及时关注,让学生学会解决事情的能力,而不是消极面对,这些都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急迫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德育工作内容的多样性
我国有许多优良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由于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国外的许多理念也一时涌了进来,使得许多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传统不理解不熟悉,这就要求班主任在传承中国文化上做一些努力,如在重要的节日中,带学生参观一些带有文化符合和历史意义的场所,向学生讲解重大节日的由来以及背后的意义。德育工作的方法离不开说服,通过对现实的参观与了解,向学生讲解历史人物的道德观,使学生在对比评判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母亲节”,引导学生亲手做一件礼物送给母亲,这些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的素质提高,是德育实效性的一个最好例证。另外,班主任要从自身做起,符合中学生善于模仿和崇拜英雄的心理,让德育教育在言传身教中得到更好地传播。还可以通过激励法来提高学生的素养,发掘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并加以宣传,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典型人物背后的励志故事,典型事例后面都有道德素养的支撑,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能够在学生中有实效性的体现。当然,国外文化中对德育的教习有帮助的,班主任也要加以汲取,及时培养学生的世界观,让学生的眼界放开,将思想的觉悟提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中去,也是班主任在德育中实效性的体现。
三、结束语
中国的未来离不开现在的教育事业,或者说现在的教育对中国的未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素质同样决定了未来在世界的地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便在于此,目前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本身的问题,也包括一些学校和家庭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要从理念,目标以及内容上都要改变和突破,尤其是初中阶段,才能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在德育中变成一个有素质、有道德 、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参考文献:
【1】屈义联. 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J]. 赢未来, 2018, 000(001):P.156-156.
【2】潘玉. 论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 情感读本, 2018, 000(023):96.
【3】黎国朋. 思考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 中外交流, 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