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伟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50300
【摘要】 高中化学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为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化学与其他的学科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去认识化学,去了解化学,在学习的过程创新,在创新的过程学习,从此来提高化学的教学和学习质量。高中化学的实验性较强,探究过程也是比较强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实验来培育和教导学生的实践和思维能力,而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于中学生的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 创新能力 培养措施
【正文】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新物质的发现,新能源的开发都实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的,都离不开化学,更是离不开创新。在现代世界以及未来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中学生的教育更是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在教育中的发展还需要努力。
一 、创新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知识教育的这一层面,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教育与提升是不可能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灵活的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不论是书本的理论知识,还是实验活动,都要引导学生与发现问题,去分析问题,运用创新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通过有效的方式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2.1 重视高中化学教材,培养问题意识,促进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一般都会被传统教学思想所影响,把重点都放在了成绩上面,对于其他的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注意,比如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得到更好的学习,学生的脑子里是装了知识,但那仅限与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动手实践能力没有任何好处,这样做既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学生不能独立的进行思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又有什么益处呢。学生如果不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则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多提出问题,从而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
比如在研究过氧化钠性质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进行实验,而老师则把实验所需要的物品准备好,实验结束后,老师可以引导提问,在实验的过程中,过氧化钠的实验反应和过氧化钠在实验中的状态。又比如物质的量浓度的活动探究题:在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并表示其组成的。利用实验室的固体氯化钠试剂完成配制任务。学生就可以进行分工合作,在学会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进行交流,互相补充,从而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2构建教学情景,营造创新氛围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具有的能力,它需要一个非常缓慢的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教导。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创新意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没有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就不会有新的发展,因此只有具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够进而实现创新,所以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定一定的情景,营造一定的氛围来激发同学们的探究兴趣,形成创新意识,让学生产生创新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创新意识,推动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在化学的教学课堂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出很和谐,很有学习气息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话,学生都会将自己的思想全身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尊重学生自己本身的意见。在课堂上,活跃起课堂上学习的氛围,并对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而不是对其进行批评和忽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会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与进步。
例如在教学《自然界中的元素》这一章时,教师可以找一些视频和图片,以此来引出本章的学习内容,或者教师可以以一个问题,让同学们尽力发散自己的思维,先活跃起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氛围,会更容易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散,以一种元素引出其他的元素,让学生了解这些元素的应用以及它对未来新能源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再如学习《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一节中,教师创造一种特定的海中世界的情景,让学生将自己代入,成为海水中的一份子,以一种不同与传统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其中,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来提高化学课堂上的的教学质量。
2.3开设创新实验,组织创新活动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应该仅仅只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思维,这只是停留在学生脑子。哲学中“意识活动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所以说,实践活动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是必不能少的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的开展探究类的实验和创新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创新实验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创新意识体现在其中,让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培养。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要干预学生的思维,让其思维活跃起来。在活动和实验结束后,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的声音,教师也不要着急给出正确答案,而要静静地聆听完并及时予以表扬学生质疑的精神,随后与学生一起去寻找探讨答案,并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自由的发言,最后总结学生的看法与建议,得出最后的正确答案。这样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比如第六单元中的第四节《环境保护》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一个环境小调查的任务,如去了解垃圾的分类的方法等,让学生自己去做,没有任何的限制条件,只要最终的结果,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有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有高三化学中的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会有不同的实验方案,教师就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的方法来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化学的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
【结束语】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展创新实验的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创新意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材理论知识,还要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也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育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冬梅.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01):61.
[2]马莉.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其重要性[J].高考,2020(3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