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翠桃
金平一中 661500
摘要:新时代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传统教育以知识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基于此,新课改要求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究与创造,发展创新思维,不断协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为讨论对象,分析培养创新能力困境,在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途径,仅供化学教学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有效途径
引言:世界上所有事物要发展,都需要以创新驱动。学生自身全面可持续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均要创新能力支撑与推动,故而新课改指出要在各门学科教育中,做好创新能力培养。高中化学教学要落实新课改这个要求,就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针对创新能力培养展开研究,不断探索培养方法。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手段,有意识引导,促进学生化学创新思维与能力发展。
一、化学课培养创新能力困境
(一)有效互动和交流比较少
新课改实施中,高中化学教学有一定改变,教师也寻求运用新教学手段,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从化学教学整体情况看,讲解依然是主要方式,无论针对的是化学知识还是化学习题,都习惯性去分析和讲授。以教为主化学课堂,学生被动学,教学缺乏活力,十分枯燥。学生就会丧失兴趣,不愿意参与,或者是积极性严重不够。这种状况下,思维缺乏活跃性,动脑动手动嘴意识差,难以高效完成认知任务,不具备创新意识和思维,创新能力培养无从说起。
(二)忽视创新意识和思维培养
化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有前提,那就是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并促进创新思维发展。这两个方面具备,创新能力自然就会提升。当下化学教学却忽视创新意识和思维培养,尤其是高中化学教学,以提高应试能力为目标,过度知识化,很少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创新能力。教学按部就班,提前已经预设好,缺少生成性,且知识独尊,训练各种应对考试能力,未能搭建创新平台。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创新机会少,认识不到创新重要性,这个方面意识差。化学学习中很少发散思维,存在思维定势问题,创新能力培养自然就会遇到较大的障碍。无论是化学知识教学还是化学实验教学,均具有不重视创新意识培养,以及发展创新思维问题。在固有教学观念影响下,学生化学学习中创新能力就会比较差。不仅影响学科素养提升,也会给学生持续发展产生较大消极效应。
(三)缺少创新平台
高中化学教学任务重,主要服务于高考,教学时间有限。在这种状况下,大部分教师虽然喊着落实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但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忘记,依然坚持知识本位。课堂中讲知识、做实验,就是习题分析与训练。只要学生能够解决问题能力,是否具有创新意识、能力、精神根本不重要。另外,化学课时一定,教师总是希望有更多时间去讲解,或者是训练学习解题能力,留给学生创新机会少[1]。缺少创新平台和空间,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或者是培养效果不好也就不足为奇。
二、化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有效途径
(一)为创新能力培养营造有利环境
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就要打破对学生思维束缚,创造宽松民主课堂氛围,增强其在课堂中主动性。这是培养创新能力所需要具有的,因为只有让学生拥有足够自由度,才能打消学生顾忌,不仅能促使其大胆想,还能将心中所想说出来。每个学生思维不一样,针对教学内容发散思维,不受限制。个人有可能会产生创新思维,在认知和解决问题中逐渐形成创新能力。
另外,学生在化学课堂中围绕所学畅所欲言,积极猜测与推理,不同思维在过程中会交织,最终在碰撞中促进创新思维生成,学生创新能力也就能提升。
总之,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关键在于构建新课堂环境,准确定位师生在课堂中地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化学教学,需要做到生本,活跃学生思维,使其进行实践探究,在过程中大胆想与思,打破思维定势,在自主交流与合作中更好认知,并形成落实创新能力培养目标[2]。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明确自身作用,从讲解中脱离,在课堂中承担起引导学生,与其合作与一起探究化学职责。这样化学教学生成性比较强,为学生创新提供更大空间和更多机会,增强其在课堂主动性和自主性,有助于创新能力培养。
(二)以兴趣作为切入点促使创新
高中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创新和创造,首先就要保证其对化学课程有兴趣,具有探究兴趣。满足这个条件,创新能力培养才有根基,否则无从说起。高中化学教学如果强迫学习,看似在学,但是过于机械和被动,自己不积极动脑和动手,交流互动也不够主动,创新思维难以形成,创新能力培养也就会遇到阻碍。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化学教学中,需要注重兴趣培养,使学生喜欢上化学课,愿意在学中探究,主动动脑动手动嘴,为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化学教学中一旦形成兴趣,就会对其转化,学习就有无穷乐趣。这种情形下,学生具有持续求知欲,为了满足认知需求,就会自觉去探究,积极互动交流,期间各种观点和各种想法碰撞,擦出火花,就会进行创新,这个方面能力也会逐步提升[3]。
以兴趣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创新与探究,就要结合化学课程特点,以及这个年龄段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然后有针对性激发兴趣。可通过有趣导入,亦或者设置悬念、运用小实验等,促使其在化学课中动起来,在智力活动中创新。以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为例,教学中先要让学生明确,碱溶液的酸碱,度大于7,酸溶液酸碱度小于7。然后列出一些盐溶液,让学生判断其酸碱度。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通过实验,使其产生认知冲突。由于学生判断和实验结果不同,这个时候就会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探索兴趣会变得浓厚,也会在过程中进行创新。
(三)利用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自然科学,无法脱离实验,其存在基础也是实验,故而应重视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可带给学生良好学习体验,使其看到神奇现象,感受这门学科神奇与奇妙之处。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在实验吸引下自我探究,并且会生成创新动机,从而在自主参与中提高创新能力。教学中引入一些小实验,与学生认知形成冲突,这样就能活跃思维,勾起求知欲,学生就能在兴趣和求知欲支配下大胆思考,发散思维,最终获得更好探究效果,并促进创新能力发展。
以钠的化合物为例,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现在有一个地方着火,情况十分危急,现在让你灭火,会选用什么东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基本上都回答用水。这个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自己可以用水来点火。这个与其认知存在冲突,学生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教师做实验,用事实去验证自己说法。准备一团棉花,提前在上面沾上氧化钠粉末,然后在棉花上面滴上水。学生被吸引,认真观察实验,发现棉花燃烧起来。学生这个时候有疑惑,知道水无法点火,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求知欲变强,在这个作用下会主动探究,探究新知,并使其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还可安排贴近生活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去设计实验和创新实验,达到培养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只有激发兴趣,才能增强学生探究主动性,使其在参与中发展思维,形成创新能力。故而,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多边互动教学环境,并要激发兴趣,以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促成创新能力形成。
参考文献
[1]魏新华.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 2019(7):45-45.
[2]李平.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探析[J]. 学周刊旬刊, 2019.
[3]崔吉宏.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C]// 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 2019.
[4]程宏明.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