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吟
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
摘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放松自身的身心压力。数学游戏与常规游戏不同,其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能够提升能够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大多会因为学习内容难度过高,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将数学教学与游戏相互整合,在游戏环境内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游戏;教学应用
前言: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落实“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传统教学模式以及理念的存在,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变成了没有思想、情感的学习机械。处于现代社会的教师们需要转化教学理念,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以趣味性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在这一过程中,游戏教学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切入点,对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进行分析。
一、数学游戏的应用价值
首先,数学游戏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教学氛围。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隔阂,甚至部分学生会对教师产生较强的恐惧印象,在数学课上过于紧张,无法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但是在数学游戏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展活动,师生之间避免不了交流互动。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关系缓慢拉近,氛围逐渐升温,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而逐渐提升。
其次,数学游戏能够辅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抽象性的知识,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游戏内容,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原理,进而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质量。
二、数学游戏的应用措施
(一)合理选择游戏内容
根据不同的形式条件,数学游戏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例如,以形式为出发点,数学游戏包含操作类游戏、竞赛类游戏;以内容为出发点,包含计算类游戏、图形类游戏以及数学类游戏[1]。不同的游戏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如操作类游戏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图形类游戏能够缓解学生学习难度,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所以,在借助数学游戏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提前做好调查以及分析工作,在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游戏形式,以此发挥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促使教学效果的完美优化。
(二)合理选择游戏方式
1.利用游戏,导入新知
结合科学调查实验分析来看,当人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其整体的注意力会更加的集中,并且对于信息的接收会更加的全面、稳固。小学阶段,教师会发现,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活动之后,虽然会产生集中的注意力,但注意力的重点却并不在课堂,而在窗外。针对于学生的这一问题,部分教师会采取带领学生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进行解决,部分教师会直接对学生进行语言管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稍显不足,无法快速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但数学游戏的引入却能够很好地处理这一缺陷。
例如,在讲解《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通过提前准备的方式,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促使学生能够了解可能、一定以及不可能之间的区别,并能够应用其进行常规表达。
在确定好教学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摸球游戏”。首先,教师可以准备好游戏道具:一个纸盒、一个红色的小球以及5个黑色小球。游戏中,教师可以鼓励一名学生上台,随机摸出盒子中的一个球,并不向台下同学展示。此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过程进行描述,并要求其他学生判断对错。如“他拿出来的可能是黑球”“他拿出来的一定是黑球”,让学生体会,自行判断可能、一定的内涵本质。同时,在学生拿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记录。如拿出黑球记为A,拿出红球记为B。在游戏结束后,要求学生观察数据,分析拿出黑球和红球的概率,在游戏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潜移默化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2.利用游戏,讲授新知
站在皮亚杰知识建构主义角度上分析来看,学习就是对知识吸收、拆解、重构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要求学生记忆知识,更要要求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导致师生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对此,教师需要适当地创新教学手段。以游戏为驱动,引入新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进而强化自己的学习有效性[2]。
以《认识人民币》这一知识点为例。在教学前,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建合理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能够了解元、角、分的定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对其进行转换。
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客观了解这部分内容具有较高的难度。但是人民币是其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的东西,所以教师可以将游戏与生活相整合,带领学生通过开展“小小售货员”游戏的方式,加深认识。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笔记本、铅笔盒等。然后将相同物品放到一起,摆在课桌上,并在物品前放置一些价格标签。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一组学生扮演顾客,另一组学生扮演售货员,并为其分发一些游戏人民币道具。游戏中,教师需要为“顾客”布置一些任务。如购买3支铅笔、1个笔记本、1个铅笔盒。“顾客”需要拿着钱购买商品,并做好找零等工作。一轮游戏结束,教师可以转化两组学生的角色,再次开展游戏。
在这一游戏中,学生既能够区分不同人民币面值、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锻炼自身的计算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奠定核心素养的发展基础
3.利用游戏,加强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低,自身并不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抽象性的知识,导致学生面临较多的学习阻碍,影响了学生心态。为了缓解学生的这一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期间,教师便可以融入一些游戏小活动。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找朋友”的小游戏。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白纸板制作一些不同的三角形卡片。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并将其分给学生。然后,教师可以利用课桌,让教室划分成3部分,每一部分代表一个三角形类型。准备工作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绕着教室走圈圈,并拍手唱儿歌。当教师喊出“321找朋友啦”时,学生需要快速反应,拿着自己的三角形,走到对应区域。在学生选择完毕,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走到这一区域的原因。在游戏中,帮助学生区分不同三角形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
4.利用游戏,巩固所得
小学生由于能力的限制,大多不能当堂吸收并理解知识。而学习又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所以,在完成教育工作后,很多教师都会为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借此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深化学生记忆。
但是由于考试本位理念的存在,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都会采取题海战术,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试图借此帮助学生理解知识[3]。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来看,这种作业形式的效果并不乐观。并且,部分小学生会对此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影响学习状态。
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也可以融入游戏教学法,采取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巩固效果,提升质量。
例如,在完成《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贴人”小游戏。游戏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道计算题。学生需要快速地进行计算,根据得到的余数,快速与其他学生组成小组。如余数为3,就需要3名学生组成一组;余数为5,则需要5名学生组成一组。
这一游戏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余数理念的认识,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反应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游戏而言,数学游戏具有教育性;相较于普通教学来说,游戏教学具有趣味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整合数学内容与游戏内容,采取数学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在利用该种教学模式实施教育任务时,教师也需要构建完整的体系,合理选择游戏时机,杜绝教游难融问题的存在。
参考文献:
[1]杨进.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05):89.
[2]刘爽,许红梅.浅谈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12):199-200.
[3]袁春.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7(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