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艳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艺术中学 510440
摘要:当前,在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是学校与教师的终极目标。对此,本文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声乐训练方法,比如,不断激发表现欲、科学地进行声乐训练指导、有计划地开展发声训练指导工作,希望能够为相关学校与教师提供参考,进而不断提高声乐训练质量,保证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声乐发声知识以及技巧。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教学;声乐训练
前言:对于声乐训练,主要结合语言和声音两种形态。高中声乐教学和小学声乐存在一定差异,高中音乐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科学进行音乐训练。在关注学生声乐技巧掌握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因此,教师借助歌唱语感方法促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在歌唱方面的敏感度,同时提升语感水平。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基础,不断提高声乐训练效果,促使音乐特长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充分强化[1]。
1 不断激发表现欲
对于特长生而言,要想未来在音乐领域获得良好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表现欲。声乐艺术按照表演方式、演唱风格、发声技巧以及演唱风格等差异,可以把声乐演唱划分为通俗、民族与美声三种唱法。开展教学活动时,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声乐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进而才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展现自身特长。同时学生能够获得良好自信心与满足感,进而将学生表现欲充分激发出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开展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音乐节目实现这一目标,例如《中国新声音》《中国好歌曲等》,促使学生学习情趣能够得到有效激发,特别是《中国新声音》,导师选择成员时,主要通过歌手声音进行选择,由此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声音在阐述歌曲过程中主要通过情感融入与演唱方式来实现,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表现自己,进而才能够充分适应未来发展。
2 科学地进行声乐训练指导
开展声乐训练活动时,应该认真开展音乐发声训练,其中声乐演唱练习是最有效的方式。要想保证发声训练效果,应该采用科学方法。声音主要借助振动形式发出,因此共鸣体会对发音情况产生影响,音乐教师在发声练习中应该应用一些物理学知识。学生在刚刚训练过程中,会表明自己想要唱通俗、民族或是美声等唱歌方式,其对于自身共鸣腔并不了解,因此也不了解哪种歌唱方式适合自己,盲目地选择。
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物理学知识,科学引导学生按照自身具体情况选择歌唱方式进行学习[2]。
例如,声带位置情况会对发音效果产生影响,而不同学生声带的厚度、宽度等均存在一定差异。共鸣腔一般借助鼻孔、口腔与喉咙气管形成,学生挑选学习目标和方式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自身情况出发,合理选择歌唱方式,进而才能够保证自己在声乐方面获得良好发展,掌握相应发声技巧。对于未来艺考也可以从容应对,进而获得理想成绩,以长远利益角度分析,会进一步促进自己成长。在声音穿透力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凸透镜原理,促使学生了解,若是对声音进行有效集中,通过鼻腔上冲的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歌唱效果。
3 有计划地开展发声训练指导工作
发声训练较为单一、枯燥,要求学生每天持续开展练习活动,同时需要科学、分步开展,之后展开下一步歌唱训练。
首先,说母训练。汉字母音较为丰富,学生刚开始进行说母音训练过程中,经常选择“a”母音开展发声练习,该方法主要是按照我国古代戏曲发声练习采用的方法。训练过程中,肢体行为展示也是关键内容,学生需要动起嘴来,之后借助腰部力量不断提高口腔吸气效果,之后将母音慢慢发出来。此过程中需要展开嘴唇,即可以轻松发出声音。教师对学生发声训练进行指导过程中,应该具备良好观察力与敏锐听力,防止学生由于嘴巴狭窄而发出“e”声音,对其嘴唇形态保持良好观察。进而“e”声训练过程中,应该将舌头稍微抬起,之后将上颚微微抬起,促使口腔比发“e”的状态略宽,之后用气发出“a”声,有效提高“a”声的明亮性与集中性。开展训练活动时,因为男生声腔和女生声腔之间存在差异,所以男学生应该先进行真假声练习,女学生则应该先开展假声练习。
其次,唱母音训练。此阶段,应该对说母音技巧进行巩固,同时以此为基础开展唱练习。教师可以借助钢琴弹奏方法弹奏单音,之后引导学生将准确音准找出,并有力地唱出来。借助此种方式展开持续训练,应对学生音准进行有效纠正,可以保证学生充分掌握演奏技巧。一般会以中音为切入点,之后向低音、高音方向过渡。借助循序渐进训练模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声乐训练方法。
结语:综上所述,声乐训练是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有效激发学生声乐兴趣,才能够保证学生主动学习声乐知识。教师应该保证训练活动的严肃性,为学生提供实践表演机会,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歌唱方式,才能够引导学生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韩红丽.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教学[J]. 读与写(教师), 2019(02):247-247.
[2]傅静仪.浅谈发展核心素养在中学合唱教学中的体现[J]. 北方音乐, 2018, 38(10):15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