Жерновникова Оксана Анатолвна 陈静
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斯卡沃罗德师范大学 61002
杭州金沙湖实验学校 310000
摘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小学教育过程要注重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而不是只关注在课堂上掌握了多少知识。尤其是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要通过对音乐赏析、舞蹈律动等方面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创造能力。本文从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针对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舞蹈律动;小学音乐;应用途径
引言:音乐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抒发感情,但在当前的音乐课堂中教师仍旧依靠听原唱、教唱、跟唱等方式展开音乐教学,教学方式较为死板,同时也会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器乐教学,但由于器乐有限并不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音乐节奏上的锻炼,就需要教师通过其他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节奏教学和情感的抒发。舞蹈律动既能够使学生感知节奏的能力得到锻炼,也能抒发自身的情感,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要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对舞蹈律动加以渗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趣味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创造力
根据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来看,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仍旧以听、学、唱为主,但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乐理知识学习还较为困难,而且在教师重复的教学方式之下会逐步对音乐的学习失去兴趣。而在音乐课堂中采用舞蹈律动的教学方式能够丰富课堂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课堂中,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深入体会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激发创造潜能。
2.有利于解放学生天性,塑造良好的性格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舞蹈律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的解放自身的天性,可以跟随音乐的节奏展开相应的律动。在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为了学生的安全和课堂纪律的维持而采用“排排坐”的形式,让学生成排坐在教室中间认真聆听音乐内容,尽量减少学生的活动,但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天性,对于学生的性格塑造也造成一定的阻碍。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等原因在课堂中较为活泼、小动作较多,采用舞蹈律动的形式则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跟随着音乐进行随意跳动,做出不同的身体动作,从动作的表现中也能体现出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能够促进小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天性的解放,在摆脱了束缚之后才能塑造健全良好的人格。
二、促进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1.通过舞蹈律动,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心理学的知识上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导致小学生在学习乐理方面的知识时会产生困难,难以理解知识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逐步失去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导致在音乐课的积极主动性不高,难以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在课堂中引进舞蹈律动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比如:在进行《快乐的do re mi》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进行整体感受,然后再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再将音符具体分给小组中的每个同学,让每位同学都代表音乐中不同的do re mi等音符,再让同学根据自己的音符以及刚才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为自己的音符设计一个动作,通过教师清唱对歌曲进行音符舞蹈律动的排练,熟悉之后再与音乐进行合拍。通过这种单独的音符舞蹈律动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从而更好地促进音乐课程的展开。
2.激励学生进行舞蹈编排,提高创新能力
舞蹈律动并不是单指让学生根据视频等影像资料去对舞蹈动作进行模仿,舞蹈律动更多地指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于音乐的感受、自身情感态度以及天性等各方面跟随音乐进行随意的舞动。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在进行同一首音乐的学习时,学生也会体会到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思想,从而在律动中出现多种多样的舞蹈动作。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展示音乐时,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编舞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在进行《吹起羌笛跳锅庄》的音乐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为学生播放音乐之后适当的加以引导,让学生自主根据歌曲进行编舞,尤其要对于音乐中“吹起”“跳”“歌唱”等动词进行多样的舞蹈编排,比如,可以通过吹羌笛的手势来体现“吹起”这个动作等。对于音乐中“喜洋洋”“幸福”等表示心情的词语要从律动中有所显现,在舞蹈编排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先通过清唱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磨合,熟练之后再通过音乐播放让学生进行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鼓励学生展开舞蹈的创新编排,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期待感。
3.通过舞蹈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面对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主动将舞蹈律动融入音乐课堂中,通过舞蹈律动将音乐和舞蹈融合,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比如:在进行《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教学时,由于这首歌曲是在六年级下册的课本中出现学生们即将面临着毕业,对于毕业也一定有许多感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歌曲之后,先讲述一下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在陈述自身的情感,结束后再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跟唱和舞蹈律动体会4/4拍的节奏感,抒发自身的情感。通过学生自发的舞蹈律动不仅可以抒发学生自身对歌曲的情感态度,也能够引导学生将舞蹈和音乐结合起来从而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
三、结束语
根据以上对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中重要性来看,舞蹈律动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音乐素养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多运用舞蹈律动的教学形式,通过舞蹈律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并在课堂的舞蹈律动中更好地体会歌曲中的蕴含的思想感情,在音乐欣赏和情感体会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周月.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J].北方音乐,2019,39(08):202+204.
[2]隋云.“舞”动音乐课堂——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低年级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8,38(16):169.
[3]方秀华.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戏剧之家,2018(17):179+181.
[4]邓嫒姿.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