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0期   作者:吕萍
[导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吕萍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新城中心学校 235100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抽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以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思想为基础,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提高效率,扬长避短。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 教学整合 ;教育信息化

1引言
        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整合一直是教育界非常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利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运用“学教并重”的理念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1]。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研究可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既保留了传统课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又丰富了学习资源,承担起培养21世纪能力与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重任。此外,疫情引起的教学方式的突然转变,让人们既看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存在的巨大潜力,也意识到这种教学整合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2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对信息的接受,受教育者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获取的知识理解、运用、再加工,是将知识处理转换后建构自己的理解。由于原有经验程度不同,受教育者会对新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学习程度就会大不一样[2]。
        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经验程度。学习总是与社会情境相关联,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生动丰富的实际情境,因此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整合即借助一定手段把零散的东西相互衔接,以此达到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目的,从而组合成有效率更有价值的整体。在科学领域,相邻很近甚至相互很远的学科均可以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综合性学科[3]。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学过程、资源、方法、结构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中学生数学思维及创新精神的培养[4]。
3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课堂设想
        教学实践要建立在对学生的理解和了解之上。首先,初中生高级神经系统相对成熟,自控能力有所提高,经常性的学习行为训练使其注意稳定性有所提高。其次,初中生可以在几种活动上灵活分配注意。第三,初中生逻辑思维较于成人还不成熟。针对这些特点,来设计一堂课的备课、讲课等过程。
3.1 关于备课的设想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沪科版八年级下第十九章第三节的内容。对照《课程标准》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平行线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延伸到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矩形的性质,由矩形的性质延伸到边与角的关系证明中。因此,矩形的学习是一些重点题型的基础。
3.2 关于教学过程的设想和建议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教师讲授本节在整本教材及整个学年阶段的作用,明确此节课的重要性,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难易有致。
        2.新知导学,合作探究
        本节课需要用到的多媒体设备有: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计算机主机,音响等。教师播放动画,平复学生在课间产生对上课不积极的情绪,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中来。
        引入本节课所学内容——矩形,讲解矩形的性质。

为了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将文字转为图表形式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图表是一种“需要记忆”的暗示。课件如图1、图2所示:

        
        
        
        
        
        
        
        
        
        
        
        
        
        
        
        
        教师引导学生做出自己风格的图表,方便区分各类不同图形的性质,鼓励小组合作交流:各个图形外形有什么异同点,性质有什么异同点。小组合作可以帮助基础不同的学生共同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建构主义下知识的建构。
        3.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矩形的学习是为了方便解题,解题注重举一反三,解题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锻炼的过程。教师出示题目,播放课件时逐条线段依次播放,引导学生将将题中重要信息标注出来,小组讨论如何解题。
        4.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学习矩形判定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将数学思维应用于生活可以更好地创新实践。小结矩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再次出示图片,短暂复习,加深印象。幻灯片可随意切换,减少教师书写次数,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5.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学生及时应用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及时发现错误。达标检测时建议关闭课件,以防学生对课件产生依赖性。课后作业的检查也不建议运用计算机辅助系统,教师亲力亲为更方便了解学生的细节问题。
4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优势与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一切积极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积极性,创新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在于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运用课件时稍加不慎就会偏离教学目标,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从知识本身偏离到视频和图片中去,使多媒体课堂达不到预期的成效。此外,教育信息化并不代表信息技术可以完全代替教师而存在,教师也并非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得轻松,反而应当与时俱进,发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倾尽全力投身于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雪丽.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1-30.
[2] 胡水星.《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8-30.
[3] 杜作润.课程整合的现实性解说[J].现代大学教育.2001:18-23.
[4] 黄宇星.《信息技术微格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