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 264315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发展阶段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在这种过程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通过体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体育拼搏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从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情况上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热情,导致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始终无法得到提升,因此想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重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发挥体育教学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体育意识培养
引言:
近些年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育的方法以及理念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从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情况上来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比较大,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中,体育课程往往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学校将大量的教学资源管理精力放在了知识文化学科上,导致体育教学的开展在受到很大的限制,相关教学方法以及课程模式与知识文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体育课程落实情况不佳也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比较差,没有认识到体育学科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参与体育课程的意愿比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需要将体育教育重视起来,同时体育教师也需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通过对课程进行改进创新,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发挥体育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1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意义
学校体育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健全学生的人格,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下,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也所不同,在小学阶段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在教学的重点。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上来看,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往往具有比较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在很多程度上促进学生体育习惯以及体育意识的养成。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自发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是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目前来看,小学体育教学的理论以及教学方法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还有所不足,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有相当一不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不足,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想要解决目前体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师就需要将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重视起来,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入手,加快教学的改革创新,通过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并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2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策略
2.1注重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否正确的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否符合体育教育的需求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促进体育意识的渗透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从教学实践上来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完成体育教学中的规定动作以及常规训练,从需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上,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渗透以及引导,让学生能够明白自身发展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对教学的形式进行创新,突破原有的单向的体育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能动性,如果说传统的体育课堂学生是对一些基本动作的模仿,而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模仿的过程转变为主动探究的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观察学生能够达到的体育锻炼强度,通过提升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让学生具有对体育锻炼进行自我把控的能力,让体育教学中的锻炼任务变为学生自发性的体育锻炼活动,这对于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教育发展阶段下,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针对这种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对课程的资源进行拓展,不仅需要保证课程本身的资源被有效的利用,同时还需要从生活中获取体育教学的灵感,促进体育教学与生活中间的联系,以生活中的元素促进体育课程的开展,从而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促进体育课堂吸引力的提升。从教学实践上来看,通过自制教具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弥补目前体育教学资源上的不足,保证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在小学体育投掷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制作纸飞机,飘带,夹子等,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让学生在投掷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物体的特点以及发力的技巧。 又比如在“接力赛”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一些废旧物品来制作接力棒,在制作体育器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到乐趣,学生参与接力比赛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能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体育器材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保证学生对体育教学有较高的期待,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3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从现有的体育教学体制上来看,需要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性,保证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教师来说,就需要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创新。通过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体育意识,并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比如,在《障碍接力跑》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将“障碍接力跑”这一传统的体育项目的名称改为“小八路勇闯封锁线”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给传统的体育项目赋予故事化的情境,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把不同的障碍设置成不同的封锁线名称,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可以赋予一定的故事情节,比如: 勇闯沼泽地、翻越大雪山、惊险独木桥以及终点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对现有的体育教学项目进行进一步的创新,让学生去设置这一体育项目需要摆放什么障碍,以及接力跑的路线,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模式中,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体育动作, 也能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总结:
对于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来说,养成学生的体育意识至关重要。通过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普遍不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对课程开展的模式进行创新,提升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游戏引入到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对于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丽琴.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文理导航(中旬),2020(12):95-96.
[2]廖仁海.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212-213.
[3]滕彩云.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J].读写算,2020(21):99-100.
[4]王岩红.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1):147-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