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涵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洈水镇大岩咀小学 434215
摘要:音乐能够陶冶人的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情趣,是我国基础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那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实现有效的教学呢?本文将从明确教学目标、平等对待学生、利用现代科技、随着律音乐动、创设生活情景、注重音乐欣赏几个方面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小学音乐课堂下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音乐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育、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小学音乐课常常会流于形式,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听几段音乐就完事了。同时,目前音乐课堂教学,仍有教师过于关注技巧的训练,采用单方面传输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音乐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实质,利用好音乐课堂这个平台,积极改进、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备课效果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准备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的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前,教室就要研究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课程进行计划,并利用课程的计划,来实行有效的教学,以提高音乐教学。
例如,在教学“do re mi”内容时,笔者就对其进行了精细的备课。首先,笔者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客观的分析和了解了学生音乐素养、学习能力、音乐储备、学习的状态等方面,以此来帮助自己确定教学的基本方式,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其次,笔者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研究,不仅全面了解了音乐教材的基本结构、单元教学内容、各个单元教学的主题、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等,还对教学中的每一个小结进行分析,分析其教学的重点、教学形式、创新点、教学难点等等。如此,通过对教学课本以及教学形式的全面了解,笔者才能更好的进行音乐教学。最后,笔者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设定,笔者根据以上的了解,有针对性的设定了教学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正确掌握附点八分节奏、切分节奏;学生能够独自演唱和认识演唱“do re mi...”等。如此,通过这种备课形式,就能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二、平等对待学生,同创和谐班级
作为教师,一定要坚持“与人为善”的思想观念。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营造平等友爱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从而扫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让他们看到生活的美好,点燃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作为老师就要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要看到并挖掘学生更多的潜力个更多的优点,这才是教师该做的。
对每一名学生而言,他们之间都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然有的学生可能音乐学习很优秀,而有的学生可能音乐学习很吃力,由此产生了层次划分,但不管是哪一类学生,他们都会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公平公正,认真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对音乐学习吃力的学生而言,学习上的不占优势,本来就让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时,如果教师再对其采取不公平对待,长此以往他们很容易就会自暴自弃,更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产生对教师的敌意,这样极其不利于学生在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保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认真地去对待每一名学生,甚至对音乐学习困难的学生投以更多的关注,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是被忽略的,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上进心。
三、利用现代科技,调动学生情绪
多媒体的运用在现代课堂是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它为音乐这门课程增加了很多新鲜的元素。传统的音乐教学,大多以教课授课为主,相对枯燥无味,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显得被动,没有激情。
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形声兼备,用看来弥补听上的不足,可以辅助学生理解音乐内涵。
例如,在欣赏“大海啊,故乡”歌曲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播放交响乐团的演奏,并结合图文、形声,使学生更好理解音乐意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这种辅助教学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呆板无趣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四、随着律音乐动,调动学生情感
教师对音乐的节奏感会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意会能力,教师要结合音乐的情调和音乐的旋律进行律动,表现出具体的情绪,让学生感受着音乐的魅力,也体会着音乐的情感熏陶,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具体而言,音乐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音乐韵律来进行身体的律动,比如do音:可以用下蹲的动作来代表,re音:可以用半蹲的方式来代表,mi音:用跳跃的动作来代表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在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学生会跟着教师的节奏跳跃起来,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继续跳跃,并给予学生指导。通过这样的律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还可以带动而生的积极情感,提升学生对音乐节拍的热爱,并带动学生在课下进行不由自主的训练,加深学生的音乐记忆与感知能力。
五、创设生活情景,培养音乐节奏
生活为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创意,如厦门六中合唱团的杯子击拍伴奏《稻香》,英国组合Lulu and the Lampshades的击拍杯子的歌曲伴奏等,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借鉴这些富有创意的音乐伴奏。这些节目巧妙的用杯子配合拍掌来制造出镲、军鼓、底鼓的效果,从而打基础具有独特律动感的节奏。用杯子作为打击乐可以使小学生在生活的场景中进行学习,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才华,寓教于乐。
例如,笔者选取了罗大佑一首节奏感较强的歌曲《童年》,对其进行杯子打击伴奏的编排。在课上,笔者让学生练习了杯子的基本击拍方法,对节奏的强弱变化与对应的分解动作进行了讲解。边示范边教学,引导学生试着加上拍手、跺脚等动作,尝试试着用多个声部为歌曲伴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注重音乐欣赏,提高音乐素养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更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的重要武器。所以,小学音乐教师不能将常态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单纯地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上,而是要注重音乐欣赏教学的组织与开展,积极地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艺术特色,深入了解歌词、乐曲、风格特点、表现形式,从而加深学生多音乐的领悟和体验,使学生感受音乐美感并升华为对音乐的理性认识,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教学“赶海的小姑娘”歌曲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笔者为学生开展了音乐鉴赏活动。上课后,笔者先为学生播放了本首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绪,在欣赏的过程中,笔者再引导学生对歌曲的节奏、旋律进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的表达情感。这样一来,在音乐教学中,笔者通过注重音乐欣赏教学,就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自身学科的重视与认知,同时要注重不断的创新自身的教学形式,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力求推动音乐课堂的优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笔者今日所谈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今后笔者也会继续努力,设计出更多优秀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王冠金.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19(11):178.
[2]金海新.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探微[J].北方音乐, 2019,39(20):189-190.
[3]徐冬洁.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浅谈[J].考试周刊,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