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郭娜
[导读] 合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鼓励学生开口唱歌,提升学生歌唱兴趣,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均有积极作用。
        郭娜
        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第五小学  
        摘要:合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鼓励学生开口唱歌,提升学生歌唱兴趣,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均有积极作用。合唱中不仅有情与景的融入,还致力于学生歌唱技巧的培育,同时具备完整的表演形式。本文以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为例,分析了学生合唱习惯的培养,合唱技巧的指导等,以有效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合唱技巧;合唱习惯
        相对于独唱,合唱的音域更广,音色更加丰富,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表演得到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感和均衡感。根据合唱训练,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的发声方法,合作进行多声部的演唱,并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合唱教学占用的经济投资较少,也能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活动,是最为简便、普及的一种音乐教学形式。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学生合唱却存在音准问题、和谐性问题等,这需要教师看到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策略。
        一、营造真实情景,调动感官感受
        将学生置于营造的真实情景中,由学生自发自觉地尝试、探索、领悟,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也有助于学生把握音乐中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情境,将歌曲的旋律、节奏或歌词内容等与学生可以感受到的感情联系起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和唱歌时,头脑中有具体的画面,感受歌曲的韵律与节奏,与歌曲产生共鸣,与同学不断配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合作能力。
        例如,在讲解《回声》时,带领学生感受回声这一大自然现象,通过网络教学资源搜集少数民族对歌的视频,并将课本中的《回声》设置为背景音乐,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还可以欣赏音乐,感悟这首歌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感悟音乐情感的同时,在大自然中感悟奥秘。在播放两次之后,已经有不少学生能不自觉地哼出旋律,在学生对学习这首歌带着一些好奇和兴奋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音乐模仿回声,掌握低声部的发声技巧。随后,学生小组开始轮唱,歌声和回声彼此对话,音乐声时强时弱,学生也仿佛置身于空谷。教学过程中借助了多媒体技术,也将回声在学生的模仿中体现了出来,学生在合唱时能够明确混声的意义,也能够按照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完成合唱。
        二、训练发声方法,把握音准节奏
        学生的发声、音准是教学难点,教师负责学生发声方法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动作示范,而在讲解唱歌的方法和合唱的技巧时,需要注重学生的呼吸方式。因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他们唱歌时的气息比成年人短,因此,训练学生的气息可以以呼吸方式的训练入手。首先,学生放松身体,跟随着教师的指令给出几个动作,如微笑、大笑、拍手等,放松学生的肢体和表情。其次,学生将手置于上腹部,徐徐吸气,缓缓吐气,感受呼吸对于腹部的影响,从膨胀到空瘪再到膨胀。最后,训练学生的气息持久度,让学生反复对比慢吐和急吐的差别,找到均衡气息的方法。合唱注重整体性,但学生对音域的把握不准,很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高于标准音或低于标准音的情况,破坏整体的和谐性。

在教学指导中,教师认准音阶训练过程,其需要学生反复训练,教学过程难免枯燥,可适当加入小游戏或小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全音、半音。
        例如,学习《铃儿响叮当》时,教师组织学生模仿春风的声音,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跟唱“WU”,模仿冬风的声音,将“WU”的声音拉长,同时注意到气息的正确运用。对比风在不同季节的状态,学生分小组练习,随后将两种声音组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两种风碰撞在一起后形成的合唱的氛围。教师:“《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圣诞歌曲,这首歌要表达怎样的情绪?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我们先来听一下这首歌。”教师出示乐谱,学生跟随教师划的拍子听录音,找准歌曲的节奏。随后,学生分声部视唱并合奏。教师从学生发声的训练入手,让学生找准这首歌歌唱的切入点,以音准和节奏的教学为主,让学生试着分析歌曲节奏为合唱带来的便利。在学生合唱时,教师分析学生合唱的弱点,也指明学生在课下的学习任务,即围绕这首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素材编排音乐剧或音乐故事,为下节课的教学做足准备。
        三、丰富训练形式,增加教学辅助
        合唱教学不能单纯地以学生共同演唱的训练为主,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完成和谐度高的合唱表演,还需要带领学生体悟合唱过程中丰富的情感。因此,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丰富合唱的训练形式,在学生演唱时增加教学辅助,如舞蹈动作、打击乐、高音辅助等。为了便于学生掌握音乐节奏,跟随音乐律动完成演唱,加入打击乐可使得整首歌的节奏更强,学生更容易听到需要转换气息和调整节奏的节点。
        例如,在教学《迷人的火塘时》,通过展示篝火晚会的热闹场景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借助手势确定音准的高低,也主张学生跟随音乐自由添加动作。学生根据教师手势定的音准练习合唱,同时,教师将竖笛引入课堂,让笛声和音乐中的琴声和鸣,促进学生感受音乐的丰富性。因《迷人的火塘》的主题本就与少数民族的节日相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少数民族的简单舞蹈动作。不强调学生的舞蹈动作多么规范,而是让学生在参与练习的过程中体验这首歌曲的载歌载舞之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提升学生合唱的和谐度。教师适时引入竖笛、古筝或琵琶等乐器,增强音乐伴奏的节奏感,还能够增强音乐学习的自由性。同样,学生在合唱表演时融入跳舞等表演元素,能够将音乐中抽象的部分以动作语言展现出来,学生更容易产生感触,观众也更容易被吸引。
        总之,合唱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美和节奏没,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艺术熏陶,借助音乐积极培育学生活泼乐观的精神,将学生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训练寓于其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营造真实的场景,吸引学生参与,也便于学生找准表达情感的切入点;训练发声的方法,调整学生呼吸方式,在训练音阶时融入小游戏,增强教学效果;丰富合唱的训练形式,体现出音乐“唱”“弹”“跳”相结合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徐建红.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名家名作,2018(7):36.
        [2]刘淑艳.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明日,2017(33):1.
        [3]聂自秀, 李艳.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4):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