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1
摘要: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是我国各类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出发,探索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出提升教师思政水平,挖掘思政元素是关键。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这为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例,该校以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全校的基础课、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全面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综合发展的高级人才,努力开创高校发展新局面。
1 大学物理中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
大学物理是一门面向所有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它包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深深的人文情怀,因此,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且可以使所有理工科专业学生全面受益。其先天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容易衔接,由于物理研究的内容是从实际中出来,又回归于实际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它研究的内容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反映。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加强学生哲学思想培养,尤其是对物质观、运动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其次,大学物理课程背后隐藏着深深的人文情怀,物理规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通过物理知识与人文思政元素的对接,可以实现物理规律到思政元素的影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理论,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最后,大学物理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以及利用物理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物理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发展历程使得物理学集聚了大量优秀的科学研究素材,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科研精神、探索科学的信心培养具有天然的优势。物理学是一门讲究唯物主义的科学,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在物理学的教学中结合唯物辩证法的讲解,对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很有好处。中国古代在物理学上有辉煌的成就,《考工记》《墨经》《水经注》《淮南子》等中国古代著作记录了丰富的物理学知识,造纸、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地动仪、浑天仪等都是中国古人对物理学的具体应用,在大学物理教学的相关知识点中穿插这些历史成就的介绍,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可以体现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中国物理学家牺牲个人利益投身祖国的科研事业,在“两弹一星”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在基础建设、设备制造、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涉及物理学的方向成绩显著。在物理课程相关知识点讲解时,介绍这些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为中国崛起努力学习的热情。
3 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大学物理教学
3.1善于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内容能够完成的情况下围绕大学物理的知识、能力、目标的要求,从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实验、人物事件等多维度深入挖掘课程内在的思政元素,体会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应用价值等,并将其与教学内容巧妙的相结合,从而实现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探索、发展的过程,而提升大学物理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避免少“走弯路”,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物理教师集中学习、分组讨论、参观访问等形式进行,让教师能够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并制定和实施详细的课程思政方案,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步进行。
3.2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认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家的简介以及相关科技领域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成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战国时期的墨子及其弟子合著的《墨经》发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比欧几里德早100余年。北宋时期的沈括著有的《梦溪笔谈》关于磁偏角的记录比哥伦布早了400多年。近代还出现一大批科学家,比如,被誉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的近代物理学家吴有训研究X射线深入透彻,从实验层面为确立“康普顿效应”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中国航空航天和导弹研制的奠基人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他们顶住重重压力学成归国,攻坚克难,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近年来,我们国家在高铁、载人航天、5G网络等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产业也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例子都可以适当引入到教学中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激励他们奋发图强,报效祖国。此外,在讲授大学物理具体章节时,也可以穿插一些课程思政。举例来说,在讲相对运动时,可以引入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加深对相对运动的理解。在讲力做功时,教师可以结合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入话题,在来势凶猛的病毒面前,我们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们每一个人做的都是“正功”,全国人民做的“正功”之和更大,所以我们很快遏制住了病毒的肆虐,并且我们国家在自身状况稍好一些的情况下力所能及的支持其他国家抗击疫情,这也是向外界做“正功”。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自身抗疫不力的情况下,疯狂向中国“甩锅”,就是在做“负功”。
3.3 加强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成效的检测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实施后的成效如何最终是以学生德育效果为标准。因此,“大学物理实验”教师要设计一套全新的实验成绩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不仅能检测到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进一步检测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满意度以及道德水准的提升度。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效果的检测,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路径。
结束语
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指导思想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具体化,探索出一条基于“课程思政”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教育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让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深深扎根在每位学子心中。
参考文献
[1]秦华,闫妍.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4-7.
[4]徐立新.“课程思政”的教师实践理念与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15):311-314.
[5]柳逸青,王鑫,刘晓,等.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剖析与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8(6):141-143.
项目号:安徽省大学物理教学团队(编号:2019jxtd046)支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