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融入美育——以《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龙月康
[导读]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通过艺术、生活、精神等方面的审美活动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龙月康
        重庆市北碚区晏阳初中学  
        摘要: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通过艺术、生活、精神等方面的审美活动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历史学科美育,就是通过历史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进行美的创造;树立科学的历史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历史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何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这是一个新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初中历史   美育教育  教学实践  民族精神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通过艺术、生活、精神等方面的审美活动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是一种特殊教育手段。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客观世界以及艺术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的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生活的品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课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历史文化的形式美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折射出的精神美,以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老师可以通过历史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进行美的创造;树立科学的历史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历史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何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这是一个新的教学实践。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民族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不同时期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并必将继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此,笔者设计并执教了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在本课中,笔者在美育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尝试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他们的心灵。根据历史课标的要求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笔者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美育目标和重点难点,用情景教学的模式把同学们带入到人物生活的年代,让同学们感受四个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在这个环节让同学们去体会民族精神的意义。
        在教材的人物扫描环节中介绍了焦裕禄的事迹,他在国家最困难的日子里,甘当公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最终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在这里通过老师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同学们感受到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教材相关史事环节讲述了“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当讲到他们在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野菜,用“人拉肩扛”的方式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我根据需要补充设计了让学生来读王进喜的豪言壮语的环节。当同学们读到“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时让同学们去感悟王进喜的“艰苦创业、艰苦奋斗”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材知识拓展环节介绍了 “向雷锋同志学习”。我补充设计了让同学们来读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并让学生们探讨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让同学在这个环境把雷锋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让同学们理解向善,这是对美好人性的最有力的赞美,是最质朴的情感价值。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个人之善,在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他人;群体之善,就在于公民道德、传统美德。通过这个环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书育人效果。
        整个教学环节紧紧相扣,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脊梁们在那个十分困难的环境中,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在各自岗位上为了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艰苦创业的。他们都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精神美和心灵美这就是我们说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青少年要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通过对民族精神的解释和三个优秀人物事迹的介绍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这些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情趣和完美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达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这样就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美和美德的认识,拓宽美学知识,升华美德情操,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设计这些教学活动来体现历史学科美育和德育实践功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通过在本节课的课后反馈中我了解到学生在本节课中获得很多,并在自己的思想中树立了崇高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他们现在通过勤奋学习,勇于实践,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人才。这也是当前初中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最基本途径。
        我相信“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我们每节课都去融入一点美育理念,那么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会提高。总之,笔者认为历史教学需要美育精神,在教学中自然渗透美育内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美育教育,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育的熏陶,亦给沉闷的历史课堂注入美的无限生机。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探究[D]. 魏瑶瑶.渤海大学?2018
        [2]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实践与思考[D]. 胡琛.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及其应用[D]. 邓翠萍.东北师范大学?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