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锦
湖北警官学院 武汉 430034
摘 要:公安院校《形式逻辑》实施“课程思政”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课程教学中,可结合该课程的特征,采取“隐性融入”和“显性植入”的策略。
关键词:公安院校 形式逻辑 课程思政
一、《形式逻辑》“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
2020 年 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要求高校教师发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公安高等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功能,又具有警察专业教育的功能。公安院校是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阵地,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作为人才培养总遵循,为公安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 。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形式逻辑》课堂也是势在必行。
二、《形式逻辑》“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逻辑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公安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中,《形式逻辑》是各专业的基础课 ,面向所有公安专业的学生, 《形式逻辑》最适合成为思政教育的课堂载体之一,是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形式逻辑》课程的工具性体现在该课程本身不提供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提供正确思维、有效推理论证和准确表达的方法。《形式逻辑》课程使学生掌握并运用正确思维的方法和规律,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素质。 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
逻辑学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逻辑学本身就是人们对真善美追求的产物,人们在求真、求善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逻辑思维形式及其结构、逻辑规律和逻辑规则本身就具有逻辑的理性美,是一种理性美的存在方式,可作为审美对象,具有审美功能 ( 即逻辑美) 。同时,它还具有启迪、导引、规范、塑造、激励等多种作用,具有求善的功能。在教学中彰显《形式逻辑》的人文性,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塑造人文精神。
逻辑学是一门借助自然语言研究思维的学科,具有社会性、文化性。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文化的载体,语言内容涵盖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科技、文化等不同领域。《形式逻辑》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语言素材,挖掘其中积极的文化内涵和思政元素,开展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形式逻辑》“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形式逻辑》“课程思政”的 “隐性融入 ”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形式逻辑》“课程思政”必须结合课程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强化形式逻辑课程思政功能。 1、从课程性质入手,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着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方面,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逻辑思维形式及其结构、逻辑规律和逻辑规则,掌握正确思维的工具,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彰显逻辑形式及其结构本身的审美功能,引导学生体味逻辑结构的严谨美、逻辑形式的简洁美和逻辑体系的和谐美,即逻辑的理性美;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逻辑的求善功能,[2]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曲直、真假善恶 。使学生从真善美的统一中把握 形式逻辑,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
2、从课程内容入手,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在使学生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 充分挖掘《形式逻辑》各部分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内容的教学之中。
形式逻辑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概念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概念的基本知识,把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训练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科学概念、准确使用概念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形成科学的概念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过程,要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命题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命题的本质、逻辑形式及特征,培养正确运用命题的能力。紧扣命题的逻辑特征,引导学生要求真务实,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演绎推理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演绎推理的形式及规则,使学生在今后的公安工作和日常思维中能正确使用各种推理,遵守逻辑规则,避免逻辑错误。 据此塑造规范的思维模式,形成规则意识,养成严谨的作风。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科学假说等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形式及其特点,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掘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假说的创新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创新精神。
3、从教学方法入手,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 。案例教学法是公安院校《形式逻辑》教学中的重要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1)精心选择公安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进行分析,既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公安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应充分揭示案例中的警示作用,强化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2)精心选择“舆情”案例。舆情应对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安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选择典型舆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逻辑工具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浩然正气。
(三)《形式逻辑》“课程思政”的 “显性植入 ”
形式逻辑以自然语言为工具研究思维,而语言包含着政治、文化信息,是有思想性的。讲解概念、命题、推理、论证过程中,可以选用恰当的语言材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隐藏在语言材料中的思政元素更易被学生接受和吸收。
1、教学“概念”时,紧扣概念的逻辑特征,选择富有思政含义的概念进行解释。如讲授概念的定义,引用《中国共产党章程》的相关内容揭示“中国共产党”这一概念的内涵,既使学生掌握了定义的方法,又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中国精神” “警察核心价值观”、等等一切与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有关的概念,都可以引入教学。
2、教学“命题”时,更是可以选用大量包含思政内容的命题(语句),充分发挥其思政功能。可以重点引入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表达爱国主义精神的命题 。作为人类最高尚的情操、最伟大的精神、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的首要目标, 在今天的中国更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必然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
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等等著名的命题,定能够充分激起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的思政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语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有许多经典命题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可以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又如,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源头。在传承过程中也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如:体现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精神的命题“夙夜在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主张与人为善,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的命题“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自爱”; 激励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完整道德人格的命题“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吾日三省吾身”“善养吾浩然之气”,。引用表达“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命题,可以使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3)表达时代精神的命题:如表达正确人生观的命题“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这一命题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这一命题的给出,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必能起到导引作用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这一联言命题告诉学生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又如:教学中引用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的一系列的命题,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命题的逻辑知识,又可以通过命题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阐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命题:“忠诚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准则,为民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公正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首要追求,廉洁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这几个命题充分揭示了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并努力践行。陈述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命题、《人民警察法》中的有关法条,都是《形式逻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的好素材。
3、讲授推理和论证时,可以选择毛泽东、习近平等领导人的著作及主流媒体文章作为分析材料。这些著作和文章,在语言、逻辑方面堪称典范。既可以让学生领会逻辑知识的运用,又可以领略其中的思想内涵,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毛泽东著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人民服务》等都是运用推理进行论证的范例,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毛泽东著作,领会毛泽东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的文章,引经据典,善用典故,说理生动,论证有力,学生通过学习既可以掌握论证的技巧,又能深刻领会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主流媒体《求是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其中的理论性文章,弘扬主旋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既是逻辑分析的好材料,也时课程思政的好材料。
《形式逻辑》不仅具有课程思政的使命和义务,而且因课程性质和内容,还具有独特的课程思政功能与优势。本文仅作以上粗浅探索,尚有诸多方面的问题期待更多同仁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 张晓芒《逻辑的求善功能》 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4期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作者简介:章锦(1962—),女,汉族,湖北警官学院基础课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逻辑学、公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