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太红
中国五冶高级技工学校 611230
摘要:新时代下技工教育备受国家发展重视,基于科教兴国以及创造大国的战略,我国急需大量专业且敬业人才,才能支撑起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推动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要在技工教育中加强人才的工匠精神以及职业素养培育,确保人才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以及优秀的职业素养,促进行业道德标准建设,能肃清社会不良风气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本文针对技工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探究如何优化技工教育下人才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技工教育工匠精神现状研究
0引言
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教育中的培育,虽然在新时期中备受关注,但是传统文化教育在技工教育中的融入毕竟比较浅薄,即使工匠精神的应用能推动技工教育发展,然而实现工匠精神的应用并不简单。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学术界对工匠精神的研究进入了新的热潮阶段,学者们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应用现状等展开分析与研究,却发现工匠精神在技工教育中的应用困难重重,应该面向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技工教育的现状,以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精神培养为核心,克服传统教育理念的局限性,切实推动技工教育的发展。
1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概述
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职业文化之一,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比对现代对技术工作的认识,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员工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敬业是指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创新是指“工匠精神”还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2影响技工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因素探析
由于技工教育体系与办学水平等影响,工匠精神难以有效地渗透到技工教育中,且技工教育体系中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没有很好地渗透到专业教学中,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2.1社会因素影响。社会对技工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影响,是从企业发展和市场人才招聘渠道形成的。多数进入技工教育的学生,很难在现有升学机制下进行深一层次的学习,且多数群众都认为技工教育低于高等教育,以致于教育制度以及资源显著落后于高等教育。企业本身缺乏完善的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对岗位就业制定完善的要求,缺乏健全的技术评价、激励以及惩罚机制,以致于员工在招聘时多数采用量化考核指标。技工教育也难以针对企业的岗位要求,在校内教育和实习中营造优良的职业环境氛围,不利于技工教育的工匠精神培育。
2.2技工教育自身的影响。技工教育对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在于现阶段我国技工教育办学水平不足,即使学生技能水平与企业需求差异逐步缩短,但是学生难以适应岗位工作。
这是因为技工教育发展中由于能力本位论的影响,多数都是以企业当下发展甚至过去发展为教育背景,缺乏企业及行业未来发展的认识,那学生右怎么能适应岗位工作需求呢?可持续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求技工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工匠精神培育难以渗透到专业教育中,以致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影响有限。
2.3学生发展影响。从企业岗位需求以及技工教育发展角度来看,实现工匠精神在学生发展中的融入,对于学生而言有利无害。但是多数进入技工教育的学生,都是因为成绩和文化因素等难以进入普通教育系统中深造,所以其学习目标定位在“求一技之长,谋一份好工作”上,这样的观念导致学生尤为注重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文化与精神的培育。即使有些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也没有深入明白其内涵的价值,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优良的学习习惯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品质,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塑造。因此,想要在技工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技工教育就必须意识到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克服这些因素的影响,全面渗透工匠精神。
3技工教育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的反思与策略
3.1反思我国技工教育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现状
我国经济逐步转型发展时期,这个阶段中需要大量的工匠人才,为我国经济以及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技工教育的立足根本,只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在人才教育中实现工匠精神的渗透。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转变成创造大国,高端制造业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端人才,以缩短与强国之间的差异,缩短中国产品与德、日、美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基于各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现状,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既要为科技进步培养创新人才,又要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工匠精神职业队伍,以促进我国经济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新时代企业发展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持,缺乏工匠精神的企业就会陷入发展困境。在经济转型发展趋势下,企业发展也要实现创新与升级,才能有效利用更大的经济发展环境。依据现阶段的企业发展调查发现,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对长久利益的关注,更为关注眼前的利益,企业工匠精神理念的缺失,难以实现企业长久、健康发展。所以从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现状来看,技工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是因为人才培养途径中,思想引导和实践认识规划滞后,导致工匠精神与技工教育融合不足。
3.2技工教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
技工教育要从学生的实习以及就业观入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用思想教育引领学生正常的认识就业,树立优良的择业观与发展观。实际教学中应引入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引领校园与社会实践活动,多进行典型示范以及榜样激励,从而展开工匠精神的培育,加强学生的责任感。第一,技工教育应借助企业与社会资源,坚持提升教师的素质,依据教师的教书育人职责,在校内营造优良的企业工作氛围。技工教育应狠抓师德建设,建立校外进修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到社会实践或校外挂职,借助这些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做好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工作,从而提升技工教育的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第二,合理应用各种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渗透工匠精神。技工教育中工匠精神应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工匠精神的全方位渗透。鉴于此,技工教育应大力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等技术性、实践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导入工匠精神,实现人才的工匠精神培育目标和工匠精神的全面的渗透。第三,借鉴国外教育经验,将国外先进的培育经验融入到我国技工教育中,优化工匠精神在技工教育中的融入,促进技工教育精神的培育。
4结语
综上所述,技工教育培育工匠精神,乃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现阶段针对技工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没有深入到技工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方向。因此,技工教育培育工匠精神,要从技工教育内容、技工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入手,全方位渗透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吴顺.《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5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