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6月18期   作者:刘清艳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学校教育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高,逐渐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栋梁之材。
        刘清艳
        广东省兴宁市第二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学校教育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高,逐渐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栋梁之材。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是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们知识技能,同时应该让学生们全面发展,树立“以德树人”的核心目标。从小学开始,让他们从本质上了解德育的内容,并且不断从思想上加强对学生们的教育,把德育教育带入课堂,加强学生们的德育发展。在校园内开展关于德育的活动,给学生们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逐渐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德育;策略
引言
        现阶段,小学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德育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之前需要贯彻到自己行动中的道德品质。小学的德育教学中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呆板的问题,教师主要采取对学生说教的方式,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比较低。并且,现在很多家庭对于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明确指导思想,提高思想认识
        在培养学生的德育方面,应先不断明确教师们正确的指导思想,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始终坚持加强德育的重要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小学逐渐注重对思想政治和道德文化的发展。在校园文化中,学校应加强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稳定安全的校园环境。
二、开展多样实践活动,丰富德育教学内容
        在小学学习的过程中,学校每周都会为学生举办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如升国旗、举办社团活动等等。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便利条件,在具体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德育实践学习,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吸收学习到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者是节假日的时间组织学生去福利院参与活动,给孤寡老人讲故事、表演节目等,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自己的实际行动入手接受德育的熏陶,还能够让学生从长时间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从小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意识。这样,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
三、更关心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现在的小学生压力很大,不仅有学习的压力、家庭的压力,还有社会的压力。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因为当代“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压力大会使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找不到方向。在这个时候,班主任就要关心呵护每一位同学,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例如,班主任应该每天巡视班级和宿舍情况,通过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并与其聊天可以了解学生的精神压力。很多学生为了能考一个好成绩而放弃了午休时间,在教室看书。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理解学生想提高分数让成绩更好的想法,但本来小学的学习任务就很多,这样消耗学生的身体健康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的。为此,作为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应该找这样的学生谈谈心,在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后,给学生一个可靠的建议,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使其学会劳逸结合。个别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还有的同学家庭残缺。他们不是有继父,就是有继母,或是失去双亲,因而缺乏家庭教育,心理不健康,性格古怪,对学习丧失兴趣,人格不健全。为此,教师应该多多关心这类学生,防止他们沾染社会不良风气。


四、进行多样性的主题教育活动
        例如在开展生命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或是语文课,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让他们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不仅要珍爱自身生命,还要尊重与爱护他人的生命。同时开展挫折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苦难中成长的名人事例或者播放名人经历苦难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意识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所有人生都能一帆风顺,启发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困惑与挫折,切莫因一时的小困难放弃珍贵的生命。另外,教师也可以积极向社会寻求帮助,通过带领孩子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戒毒所、看守所等饱含生命教育内涵的场所,让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与精彩,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守护自己的生命,不因一时冲动或挫折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与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意识的要求相契合,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在德育教育中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全面发展的人。
五、加强德育教育队伍建设
        德育教育队伍应当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学科教师以及德育管理干部。学校应当引进专业性更强、综合素养更高的人才来丰富德育教育队伍,适当提高对班主任等教职工招聘与选拔的标准,可以聘用教育专业相关的优秀高校毕业生来年轻化德育教育队伍,同时学校也应当加强对德育教育人员的培训工作,帮助德育教育人员在培训中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素养从而以身作则,以新时代的德育教育理念为基础,不断反思与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德育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投影技术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在学科课程中应用的成功经验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与效果。教师可以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融入PPT课件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新意,在保证德育课程趣味性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德育教育人员也可以建立校园德育教育主题网站,选择小学生感兴趣且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课程内容供小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
七、完善学生德育激励机制
        学校以德育目标为依据,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强化学生道德成长过程的客观记录;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文明标兵”“青春榜样”等评优活动,用身边典型人物的事迹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结束语
        核心素养下德育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其核心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教育需切实融入到各学科日常的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才能做到教学与德育双赢。因此教师在做教学准备时,需要将课堂知识及相关的德育主题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言之有物的教导。德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课,每一个课堂上,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将知识与德育串联起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更多通俗易懂的手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化人文意识,为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有利基础。同时在这个多元剧变的时代,教师也应该不断与时俱进,在德育教育中不断摸索新的道路,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与理论,努力让自己的学生朝“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陈丽旭.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程的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9(24):124-125.
[2]钱伟鹏.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研究[J].才智,2019(36):139.
[3]兰秀玲.新时期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汉字文化,2019(24):152-153.
[4]李巧莉.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74-75.
[5]陈宗宝.新时代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