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博物馆藏河南籍书画名家作品赏析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6月18期   作者:段佳薇
[导读] 新乡市博物馆藏书画作品数量多、种类广,优化升级后的《馆藏书画精品展》将于10月2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段佳薇
        新乡市博物馆 社教部  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新乡市博物馆藏书画作品数量多、种类广,优化升级后的《馆藏书画精品展》将于10月2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展出作品达26件(套)、32幅,历代名家绘画作品17件(套)、27幅之多,除了有董其昌、赵孟頫等历代名家作品,也有河南本土籍书画艺术家的作品。本文遴选出多幅河南本土书画艺术家作品,愿来者以一沙观大千、以一叶知自然,走入中国书画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书法艺术、绘画风格、河南本土

        明代书法,在承接元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此时期书法家们大都取法高远,以晋、唐碑版墨迹为学习对象,并有新的个人面目,为清代书法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河南本土籍作家的作品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王铎书法作品

        王铎,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进士,累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还被列入到《贰臣传》中,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在清代,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擅绘画。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独具特色,蘸墨后一气呵成,直到墨汁用尽用干再重新沾墨重新书写,所以他的作品看起来墨迹层次分析,浓淡相宜。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一气呵成的感觉。其书法用笔,张弛有度,出规入矩,笔力遒劲。与董其昌有“南董北王”之称。
        这幅作品为王铎草书条轴,画心高275厘米,宽65厘米。内容为郑谷的五言诗《华山》:“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绝顶神仙会,半空鸾鹤归。云台分远霭,树谷隐斜晖。坠石连村响,狂雷发庙威。气中寒渭阔,影外白楼微。”落款:“郑谷华山作,甲戌秋,王铎”。上朱文方印“王铎”,下白文方印“太史氏”。

        此条轴为王铎的《奉景翁诗》,“欲跨白驴问太室,烟湫可以篹玄居。崖如璎珞能颐魄,墨借栴檀好著书。即使艺兰不暇懒,纵然煮石未为踈。蹉跎恐负浮丘约,三十六峰明月虚鬼  ”。落款:“有心嵩?,近涩兵燹,欲往从之,劳于梦懐,率赋斯言。奉景翁博噱兼柬贤长兄,时辛巳菊有黄华舫中书草,王铎”。下白文方印“宗伯学士”,朱文方印“王铎之印”。此诗为王铎于崇祯十四年(1641)所作,此年王铎因双亲病故,辞官归乡。同时,张献忠、李自成的农民军正横扫中原,关外的满族势力迅速壮大,明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故王铎书“有心嵩?,近涩兵燹,欲往从之,劳于梦懐,率赋斯言”之语,表达出对世事的无奈。
二、畅中抡行书四条屏

        清代年间新乡有三绝,“畅字,郭画,殷文章”。其中的“畅字”指的就是畅中伦。畅中抡为河南新乡人,清代书法家,字枚公,号思斋,又号德辉,其书法造诣很深,真、草、隶、篆样样精通,为“新乡三绝”之首。
        在清代馆阁体非常盛行,即科举考试要求使用的正规行文规范。这种字体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畅中抡并没有受到这种书体的影响,另辟蹊径,其书法中的“点”皆为圆形,独具一格。该作品内容为:
        其一:“为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在交趾,还书诫子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枚公。”
        其二:“古灵陈先生为仙居令,教其民曰:为吾民者,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夫妇有恩,男女有别,子弟有学,乡闾有礼。贫穷患难,亲戚相救,婚姻死丧,邻保相助。无惰农业,无作盗贼,无学赌博,无好争讼,无以恶凌善,无以富吞贫。行者让路,耕者让畔,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则为礼义之俗矣。畅中抡。”
        其三:“近世故家惟晁氏,因以道申戒子弟皆有法度。群居相呼,外姓尊长必曰某姓第几叔若兄,诸姑尊姑之夫必曰某姓姑夫,某姓尊姑夫,未尝敢呼字也。其言父党交游,必曰某姓几丈,亦未尝敢呼字也。当时故家旧族,皆不能若是。畅中抡。”
        其四:“崔玄暐母卢氏,尝诫玄暐曰:吾见姨兄屯田郎中辛玄驭。曰:儿子从宦者,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赀货充足衣马轻肥,此恶。吾尝以为确论,比见亲表中,仕宦者将钱物上其父母。父母但知喜悦,竟不问此物从何而来,必是禄俸余资诚亦善事。如其非理所得,此与盗贼何别。纵无大咎,独不内愧于心。玄暐遵奉教诫,以清谨见称。枚公。”??
        此四篇出自南宋朱熹《小学》,是朱熹为儒家士子所拟定的入门读本。其内容涵盖了个人的修养,社会道德的培养,以及前人的嘉言善行摘录。
三、毛树棠行书条轴

        毛树棠(1779~1845),字荫南,号芾村,河南武陟人。毛树棠“学以宋儒为宗”,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内阁学士,工诗善书。
        此轴画心高165厘米,宽32厘米。内容为苏轼《题鲁公书草》:“昨日长安安师文,出所藏颜鲁公与定襄郡王书草数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手自然,动有姿态,乃知瓦注贤于黄金,虽公犹未免也。”落款:“右苏文忠公语为紫亭年伯大人教画,年愚侄毛树棠”。白、朱文方印各一,上白文方印“毛树棠”,下朱文方印“芾村”。

        明清时期的绘画,承接前代画风,续写着辉煌。这一时期可谓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在技法和材料相对得到了发展。在题材上,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了主要位置。强调人品画品的统一,并且注重将笔墨情趣与诗、书、印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样式,涌现了众多的杰出画家、画派,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四、张路秋林归牧图轴

        张路(1464~1538),字天驰,号平山,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张路用笔豪放纵逸,水墨酣畅淋漓,与朱端、蒋嵩、汪肇等同为“浙派”名家 。
        此作品右上有清人方楘如所作一首描绘此作品的诗句,“鸦鸣老树影婆娑,猎猎秋风英草坡。荡晚牧童归去也,口中高唱太平歌。”右上两枚钤印,上方白印“方楘如印”,下方朱印“朴山”。左上方有张路自题“秋林归牧图”,落款“平山”,白文方印“张路之印”。

五、郭淲桃花潭水图轴

        郭淲(1738-1815),字灵波,号百川,晚号河上老人,河南新乡人,清代书画家,与殷元福、畅中抡合称“清代新乡三绝”。在新乡地区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画画的传说。传说郭彪画马必添笼头,画虎必画笼子,这是因为他画什么像什么,甚至都变成了活的,从画上跑了下来。虽然传说并不一定都是真的,但如果郭彪没有高超的画技和惊世的才能也不会有众多的故事流传下来。
        此幅作品画心纵170厘米,横50厘米。分远中近三景,远景山峦迷远;中景崖壑间泉水如白练,飞流而下泄落碧潭,水雾腾升,恰如仙境;近景一树桃花斜出,粉红骄人。右边作者题诗一首,“乐事由来春占先,开尊何必定琼筵。桃花潭水深千尺,都在半张纸上面”。落款:七十二岁老痴郭淲画并题。钤印两枚,上方白印“郭淲”,下方朱印“百川”。
        
六、史春筌指画墨竹图轴

        史春筌(1825~1898),原名存筌,号移村,河南辉县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工诗善绘,以墨竹见长。
        此图以指代笔,墨色浓淡相宜,指挥叶出,将风中竹石之情态立现尺素,妙指挥洒,自然生动。落款“仿石涛道人风篁图,移村指头写”。朱文方印“春荃印”,白文方印“指头游戏”。

七、焦梦九读书图

        焦锡龄,字梦九,号寿岩,河南武安(今河北武安)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吏部考功主政,著有《小藤花厅笔录》、《燕山客话》、《燕山杂吟》、《寿岩杂志》诸书。《武安县志》赞其为,“资禀颖异,才气隽逸,工书法,善诗文。”此作纵43厘米 横200厘米,为焦锡龄于光绪十九年(1893)为李敏修所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