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侃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白马湖街道中心学校561200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逻辑思维上的发展。但是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发达的年龄阶段,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一时期的数学教育的特殊性,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成长的规律,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逻辑思维
数学教育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楚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应用方式,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在其他个性品质和关键能力上的发展,使学生更好地提升自我。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获得逻辑思维上的成长。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习惯
知识点之间复杂的逻辑关系、解题时需要用到的步骤等等都是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因素,学生甚至会因此产生畏难的情绪,并且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去学习知识的习惯,让学生尝试用清晰的图示手段去理清楚基础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且降低教学的难度,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比如,在教学“分数乘法”这一节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制作思维导图的任务,让学生将“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应用”等等关键信息联系在一起,制作成一张思维导图。学生首先要自己动手去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展示出自己认识中的思维导图,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交流当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完善,最后再向学生展示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完善内容。这样,通过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习惯,可以逐步地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提高课堂提问环节的启发性
课堂提问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帮助,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可以让学生获取到知识,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一整个过程,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遵循自主性的教学原则,应用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方式与内容,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中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发展。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刚刚学习了圆的概念、圆的周长等相关知识,自然会产生了解圆的面积计算知识的动机,给这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圆,让学生去对比这些圆的大小,回答出哪个圆的面积最大。在学生回答正确之后,教师就可以接着提出问题:你是如何对比出圆的大小的呢?圆的面积和什么有关?从而利用直观的画面来引起学生的思考。随后,教师可以接着提问: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所使用到的割补法来求圆的面积呢?从而使学生产生知识迁移,创造性地使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成长,并且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三、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探究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潜能得到释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可以自主构建出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教材的依赖性,学会独立地进行思考,从而开发出学生的智力潜能。
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性的工具,包括圆锥模型、圆柱模型、水、沙子等等,让学生试着利用这些物品去发现圆锥和圆柱在体积上存在着的关联,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再比如,在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来进行自主探究,应用几何画板强大的图像绘制功能来总结出知识,帮助学生在实践当中得到结论。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可以使用自身所具备的逻辑思维去发现知识。
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教学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对策展开了一番叙述。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刚刚开始发展的年龄阶段,在数学学习方法存在缺失,但是又有着极大的优势。在这一时期的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倡导开放式的教学,关注学生的思维成长规律,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课堂提问、自主探究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使用逻辑思维去认识数学、获取知识数学知识,从而逐渐地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王会会. 小学生数学学习力提升研究[D].河南大学,2015.
[2]熊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