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 高伟
[导读] 新课改的提出并逐步深入,要求当下的教育促进学生德
        高伟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鲁能实验小学

        摘要:新课改的提出并逐步深入,要求当下的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提升学生智力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术这门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创新力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美术教学的概念以及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传统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教学;重要性;问题;策略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就当下的小学生而言,审美能力是比较缺乏的,加之教育的不重视,也使得学生并没有一个较好的审美学习的平台,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阶段就应该重视美术这门课程,基于该课程实施美育,落实学生的审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美术教学的概念以及重要性
(一)美术教学的概念
        美术属于一种可视性的作品,其通常是创作于空间或者平面之内。在日常人们生活中所见的美术除了绘画之外,还包含建筑、雕塑以及书法艺术等。在本次论文中美术主要是以课本中的绘画和雕塑为主。
(二)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设立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以及历史审美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在小学美术课本中欣赏《狼牙山五壮士》这个油画时,教师就可以基于该油画向学生普及关于美术绘画的技术,比如线条、色彩。同时挖掘该油画背后的悲壮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革命的精神。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美术属于一门艺术。在小学阶段,教师除了要传递学生关于美术绘画的技巧之外,同时还需要充分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基于想象绘画出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而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对小学生创造力的一种培养,这符合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1]。
二、传统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教学目标的设置过于片面,偏离了当下社会对素质人才的要求。在小学课堂中美术课程安排的时间较少,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时,往往会将更多的精力放置于教学生绘画、构图等方面,并没有落实学生的美术素养,这种片面的教学目标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教师在教学环节并未注重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这也使得在美术课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难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教师在美术鉴赏环节,并未注重对作品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往往停留在作品表面的美术基本构图方面,这也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难以真正提升。
三、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的策略
(一)融入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
        美术这门课程主要以绘画和鉴赏为主,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对美术基本的绘画方法、构图等进行讲解,也使得小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并不利于落实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美术教师应善于在课堂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升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将学生从课外吸引到课堂中。例如在学习《影子的游戏》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我国民族文化皮影戏,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个皮影戏的小片段,让学生感受皮影戏的神奇以及魅力。同时让学生思考何种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如有的学生回答,天黑但有一丝丝亮光的时候。

教师:那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影子,能不能将它画下来呢?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节课程,通过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其中,让学生对影子产生了兴趣,继而思考在生活中存在的影子,便于学生更好的进行绘画[2]。
(二)问题式引导教学,增强学生对美术的理解
        美术教师在教学美术这门课程时,其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学生欣赏,并创造出美术作品。然而在美术课程学习时,有些美术内容单靠教师的讲述往往并不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融入问题式引导教学,通过循序渐进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对美术这一知识进行理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水墨游戏》这一节课程时,教师需要了解该课程属于造型以及表现领域的知识,需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宣纸以及彩墨的特性,感受彩墨画的美。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用墨、用笔,同时基于中国画的表现方法独立完成一幅作品。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宣纸和图画上用毛笔作画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初步对宣纸和毛笔的特征有所了解。其次提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在纸上大胆的用墨画点、画、线,感受水墨画的神奇。第三个问题欣赏《吴家作坊》作品,感受点线结合的魅力。第四个问题在音乐声中完成一幅作品。通过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启发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落实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素养
        对于美术这门课程而言,除了绘画之外,鉴赏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其是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以及绘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融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审美的能力。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六人一小组,确立需要鉴赏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探讨,并在班级展示小组成果,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同时落实学生的美术鉴赏素养。例如在学习《喜怒哀乐》这一内容时,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人物进行观察,并基于观察画出人物的形象。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喜、怒、哀、乐等表情特征,并在绘画中展现。在让学生利用喜怒哀乐绘画之前,需要让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鉴赏,学习他人绘画的方法,继而真正的掌握绘画中人物情绪的表达方法。如课本中有一副关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作品,这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油画。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幅名画进行赏析,观察作品中蒙娜丽莎的眼神、笑容等,发现这幅画的精美之处。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蒙娜丽莎这幅名作之所以会成为名作,其实在于蒙娜丽莎的眼睛,无论是在哪个角度观看,都像是在直视着画者。基于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对喜怒哀乐以及人的表情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落实了学生的美术审美素养[3]。
(四)融入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美术的力量,提升学生的审美。具体在融入实践活动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可以在班级内部融入美术画展,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比。将最终评选出的班级前三名的美术作品粘贴于黑板报中,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创造的质量。例如在学习《形的魅力》这一内容时,需要学生能够剪出几何图形,并利用其存在的不规则的特征,构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任由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用图形进行创造。如有的学生将不规则图形经过剪辑、拼接,形成了一个小花瓶。也有的学生创造了一个彩球。在这个环节,教师就会发现每个学生想象力都是非常丰富的,最终创造的作品也是令人惊奇的。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更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落实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结语:
        美术这门课程在小学阶段的设立符合了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其能够落实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重视该门课程,发挥出该门课程的美育作用,不断的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融入多媒体技术、问题式引导教学、小组合作探讨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美术课堂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美术的理解程度,落实学生的美术审美以及创造等素养,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红红.试论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方法[J].学周刊,2019(09):152.
[2]谢逸舟.多维度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方法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9(07):156.
[3]董洁莲.浅谈美术启蒙教育对小学生美术素养形成的影响[J].考试周刊,2020(05):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