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实践途径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6月18期   作者:祁菊林
[导读]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祁菊林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小峡镇中心学校  青海海东  8106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开展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带来重要的影响,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小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德育知识渗透语文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具有创新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将学生的德育内容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从教材中深入发掘德育元素,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教育,还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加强学生的交流与分享,通过言传身教的教师榜样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育教育为基础,来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教育应以注重德为本,这才是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只有在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言行修养、良好行为品质基础之上的人,才可以通过自身的才能和知识储备为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能够更好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理念。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必须要积极认识到,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语文不仅具有传播性的特征,也具有较高的。教师应意识到人文性这一特点。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应侧重于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主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文化背景下,小学教师应该把德育逐步融入语文基础教学中去。由于,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汉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相互成就的关系。所以说,人们的道德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后期的生活、教育中去培养、建立的。那么,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重要引导学生怎么样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怎么去帮助别人,以此形成一种高尚、无私的道德品质,能够成为对国家、社会、集体有用的人。那么,这样看来,就很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将良好的道德教育观念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育的过程中。并在德育教育的观念之下,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实现共同成长。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在教学中适时开展德育工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的平台,还让学生通过对语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德育感召力。这样就能够在无形中,使小学生内心真正感受到道德品质上的升华。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方法
        1.从教材中发掘德育元素
        语文这一门学科具有双重特性,分别是传播性、人文性特征。如果想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必须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作为的德育教育的实施基础。从教材中,提炼教材的主体思想、相关背景知识等,以此来发掘教材里的德育元素,从而适时渗透德育教学工作,在无形中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例如,当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造纸术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述我国的四大发明中,就有一项发明是造纸术。通过讲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来让小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个人的贡献也能够推动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发展与进步。巧妙的利用这一德育元素,对小学生适时渗透德育,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小学生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同时,语文教材中的词语句子当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生字、词语、句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教学内容,有效挖掘词语句式当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素材。并合理利用教学策略,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通过文章中的词语句子的含义,让学生逐渐的从文章句式中体会到人物的精神,以此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教育
        在中国语文教科书中,罗列出了特别多蕴意深刻、情感丰富的文章。这些文章,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认知范围内,都可以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从文字上对审美概念的理解,从描述人物、风景和事物等方面逐渐过渡到,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去,并逐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中存在的真正教育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课堂时,不能一味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适时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德育品质。
        3.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与分享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格外注重小学生的自我感知、感受以及自我表达能力。让小学生在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灵活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领悟到教学内容的真正教育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鼓励小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分享活动。比如,分小组讨论、辩论比赛、上台演讲等课堂教学模式,让小学生之间的思想产生碰撞,在这一过程适时开展德育教学中,让他们真切感受德育品质的提升,受到德育的熏陶。例如,当小学语文老师在分享完某一故事时,就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自由的交流与分享。让学生们以推荐代表的形式,通过结合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来进行分享、交流,讲述在这个故事中所领悟的道理。在学生们讲述完自己的感悟以后,教师再加以点评,让小学生们可以通过事物的表象进而探究到事物的本质。通过这一方式,让小学生看待事物有新的认知,有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加深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有一个良好的道德规范标准,那么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4.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通常,在人们的认知中,教育的宗旨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这样一种教育理念。那么,基于上述教育理念的要求,就需要小学生们将自己的思想和实际行为时刻保持于统一的状态中。换句话来说,就是要让小学生们真正做到思想上的理解,这样他们才能够把思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小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活动中去实践德育知识,教师还要为小学生提供相应的生活实践平台。让小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以此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结论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文德育教学,并坚持以良好的德育教育理念为基础,强化小学生的德育品质。将学生的思想与实际生活有机的相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沟通,多去感受,多去实践。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依靠教材适时的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才能提高小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并确保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基于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实践途径[J].家长,2020(13):78-79.
        [2]周育敏.试论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J].读写算,2020(05):26.
        [3]仇融.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与实践途径[J].吉林教育,2019(36):70-71.
        [4]刘良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09):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