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琴
禄丰县金山镇小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除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外,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些方法适用呢?
语文教师应该探索生动活泼,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方法:
一、注入和谐,培养积极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自信,让学生成功、成长、成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他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学生心灵的保健师、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育人的艺术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能宽容、热爱、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生的世界里,和谐愉悦的气氛,鼓舞人心的表扬,耐心真诚的倾听,接受学生的表达,合理亲切的建议,与他们一起活动、谈心、写“悄悄话”、“QQ聊天”等都能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想说就说,各抒己见,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昂起头来充满自信。比如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可以在学生随文识字后,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并且童趣地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们太寂寞了,它们不愿意安静地呆在书本里,想和你们交个朋友,愿意吗?如果你们能准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就都成为你的朋友了。你可以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你的同学,读一读、认一认。”这样的环节注重了学生自我观察、发现、创造、展示,学生与学生之间成功地进行了情感与思维的对话。当然学习中免不了会有批评,只要我们平等地、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能使我们的批评变得温和又有善意,犹如春风化甘露,变得委婉而智慧,犹如青橄榄,苦过之后格外甜。
二、“密匙”在手,充满生命色彩
(一)启发提问。
我在教学中精心设问,让学生积极地、逐步深入地体会,从而受到心理上的启迪。如《中彩那天》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到“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受到诚信教育。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我们家生活拮据,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而当他意外中彩得到一辆奔驰汽车时,为什么却神情严肃,一点也不高兴?2.当父亲打电话让库伯把汽车开走以后,父亲为什么显得特别高兴?为什么说这时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现在怎样理解财富?学生在一步一步思考时,必然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上的教育。
(二)反复诵读。
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接受信息,并可产生联想,受到深层次的熏陶。
从阅读心理的角度来看,从文章作者的情感到读者体验到的情感,即由入境(悦耳阅目)→ 动情(阅心阅意) → 明理(阅志阅神),其间不可缺少的就是诵读。如,我在教学《好汉查理》一课时,可抓住描写好汉查理变化过程的句子,指导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个别读、齐读、默读、诵读,让学生被查理的言行所折服,进而内化为关心他人,勇敢担当的心理品质。
(三)角色表演。
小学生十分乐意参加角色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更真切地受到感染,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如上《西门豹》一课时,可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在演出中,他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且能初步接受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并受到不相信迷信的教育。
(四)习作练习。
习作不仅能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一课,学生知道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用哥哥送给他的一辆新轿车,载着一位小男孩和他脚有残疾的弟弟兜了一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保罗从那天也才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于是,让学生模仿课文写小练笔《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学生在想象一个个美好愿望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这比简单化的让学生谈感想,更容易收到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塑造美好人格的效果。
(五)语文活动。
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还应当开展适当的语文活动,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语文活动,可进一步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益。如学习了《和时间赛跑》一课,就可开展《一分钟能做什么?》和《我也和时间赛跑》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先在课外实践或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汇报交流,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这样的活动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十分显著。
(六)激励评价。
在语文课堂上引入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形成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互动场面。老师以身示范,指导同学评价别人时都注意用激励性的话语,先谈优点,再谈缺点,多谈优点,少谈缺点。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具有积极向上,自尊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适时赏识,做好人格表率
有句话说得好“赞赏犹如春风暖,谩骂好比严冬寒。”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要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善用表扬,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
如果老师始终有笑脸,学生的心灵又怎会受伤?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境,用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利用人格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去消除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以逐步增强学生对人、对社会、对自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始终坚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