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应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提高课堂效率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0期   作者:牟为芝
[导读] 心理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牟为芝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二中学  
        心理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更不会有良好的课堂效率。然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课堂的效率,应该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建立融洽关系,丰富学生的积极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而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创造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而且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耐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学生平日经常出错,考试不理想时,教师不要一味的责备他们,而是要帮他们寻求解决的方法,以此来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每次上课我都提前几分钟到教室,课间也在教室转一转。有时,坐下来与学生聊会天。刚开始,学生不适应,时间一长,他们喜欢和我聊天,问我问题或跟我说说心理话,有时有的学生会拉我到他们位上坐。通过这种方式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师爱。“亲其师,信其道”。他们一旦把你当成朋友,便会喜欢上你的课。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建立融洽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学习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它是由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引起的。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求和愿望时,就会出现一种激励学生自己去学习的心理力量。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这一心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变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需要。
        如讲“截一个几何体”时,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了一群学生在森林中迷路后如何判断方向的问题情境,一下子使学生“身临其境”。他们能否走出森林,悬念般扣人心弦,使所有同学在上课伊始便自然的融入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可以借助树木的年轮来确定方向。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科普知识,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的接触到“截面”,而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探索,有效地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精神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强烈追求,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力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成了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常会掌握的迅速而牢固。
        数学学科越来越关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在讲“摸到红球的概率”时,我让学生亲自摸球;在讲“游戏公平吗”时,让学生自己制作转盘。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真正尝试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例如,在讲“探索规律”一节时,给出一个日历,让学生按照课本上提出的四个问题,探索完后,我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1)上述日历是一个自然数表,那么这个数表可否由“31”以后一直向下延续至自然数n呢?课本中的问题是否依然成立?2)如果这个数表一横行不一定是7格,增加(或减少,但最少每一横行有3个数)某相同数位,所形成的数表是否仍具有前边的性质呢?通过这些问题的主动探究,学生对本节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注重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意志的支持,才能获得成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持之以恒,长年累月的坚持下去。课堂上的质疑问题,学生自己看书,以及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等都是学生勤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表现,都需要有坚强的意志,这些健康的心理品质,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并使之健康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磨练学生的意志。学习意志是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时,才能刺激大脑皮层兴奋,激励学生探索。例如,在讲“100万有多大”时,教材上活动比较多,如果按部就班的依次开展,有一种比较零乱的感觉。在教学中,结合5个活动中涉及的度量有质量、长度、面积、体积等,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整合,设计了有一定梯度、循序渐进的5个活动:1)估计数学课本一页的字数;2)估计1000万字的书有多厚;3)估计100万本这样的数学课本摞在一起有你的教室高吗?4)100万本这样的数学课本平摊在地面上,估计占据了多大的面积,我们学校操场能摊得下吗?5)100万本这样的数学课本堆放在一起,我们的教室能放得下吗?通过这种“梯度”的设置,使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这样学生才会情绪高昂、思维活跃,体验到克服困难的乐趣,起到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作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促进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同步发展,以此来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