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
山东菏泽单县北城中学 山东菏泽 274300
摘要: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高数学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倡导创新性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设备、手段和工具的更新,更是学习理念的创新。现在,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大多数数学教师的关注。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们在某事或活动中产生快感的刺激物和推动者。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主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靠兴趣来维持,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包容、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和谐、自由、充满活力、创新的教育氛围,学生需要作为一个极具创造性的学科积极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敢于质疑,求异,发表不同的意见,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从而激发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多方位交流,设计缺漏补缺、集体讨论、小组合作等内容。对于一些不易解决的难题,让学生们自由开展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修正他人想法,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设计出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的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达到知识技能训练的 “生活化”,思维能力 “以生活为本”,应用题训练 “生活化”,日常生活 “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运用新型理念 ,提高创新意识
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要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充分发挥创造力,首先要改变课堂上 “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 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个性,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使课堂不再 “一言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一起参与数学的教与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带来了一系列观念上的变化。对于自主学习,首先要转变的是教师的角色,要从讲台上进入新课标。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课程准备设计中,不再过多考虑如何向学生灌输一些知识,而应设计学生爱听、喜欢看并由学生高效完成的学生活动内容。
目前,初中数学教材已经编写更新了几次,越来越完善。但由于编写的稳妥性、时间性以及针对性,不能及时把处理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包含进去。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新思路、新方法。
三、创设合理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创意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然而,从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虽然很多教师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研究精神,但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都是 “传承多于创造”,也少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
(1)教学内容的创新。例如,对教材内容的解构与重组;对概念和命题赋予不同的现实模型或不同的数学模型;实例和演习的改造和拓展,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
(2)教学模式的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模式,更注重一些教学模式的综合,创造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3)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4)教育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多媒体的合理组合,课件编制更有创意。
“学习从思考出发,思维来源于怀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从问题出发,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创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自己动手的思维,开动脑筋思考,抒发口,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这个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球类教学的 О б ъ ё м 中,利用业余时间将学生分成三组,要求第一组做半径为10cm的半球;第二组制作了一个10cm的圆锥体,半径为每人身高10cm;第三组各制作10cm半径为10cm的圆柱体。每组将锥体放入圆柱体,然后用半球填充土壤并将其倒入圆柱体中。学生们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 О б ъ ё м 等于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之差。球的 О б ъ ё м 公式的推导过程,公理思想、变换思想、等品类比思想和切割转换法的结合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应用的一个完美范例。在教学中,再一次通过展示解决卷问题思路的分析,形成了系统的、有组织的 О б ъ ё м 公式,这些思维方法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开始就能了解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开展数学实验,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实践、交流等方式获取新知识、拓展思维,形成技能,学会学习,并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活泼、个性地学习。如果只从传和教学的角度来看,让学生信服相关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只要老师的计算和推理就能为学生提供有力的证明,而不是像物理、化学和生物教学那样,你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做实验。然而,数学教学的目的绝非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拓展。数学实验可以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的状态,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在数学实验中,学生亲自操作从一个旁观者或观众到一个参与者、实践者,所以更容易理解实验结果,产生结果的原因,并且新的知识、方法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2006,李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钟晓红,初中数学教学难点的处理策略[J],江西教育,2004年12期;
3、郭爱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师,200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