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2月   作者:王文波
[导读]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音乐教学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必须要应用声势律动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与掌握有着极为重要的含义,同时必须大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文章重点探讨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培养方法、形式和教学策略。

王文波   德州市陵城区实验中学  山东  德州  253500
【摘要】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音乐教学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必须要应用声势律动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与掌握有着极为重要的含义,同时必须大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文章重点探讨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培养方法、形式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声势律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ISSN1672-1128 (2021)02-188-01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它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也具有能较好的感染人的情绪和调节人的心情的功能。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听觉,提高节奏感
        学好音乐的“练耳”训练是学好音乐的基本功课之一,因此在整个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调和音色的认知和感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学生的听觉训练,使学生明白声势在音乐课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引导学生边听可以边配合音乐节奏做出动作,以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由教师领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这种教学模式常常使课堂气氛低沉,学生没有学习音乐的热情,容易溜号,开小差。因此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中运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法,并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进行某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自由组队,然后进行,单独唱,对唱,合唱或者接歌唱等以游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胜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利用节奏模仿进行声势律动教学
        在进行节奏模仿练习时,面对学生的乐感,教师可通过节奏模仿法来综合提升。使用专门的音乐节奏游戏进行节奏练习,通过实际行动增加以及了解节奏的类型,增加学生的记忆感知能力。例如,将一段持续的节奏小节(以2/2或4/4均可)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击掌、拍手、敲击物品等方式进行节奏跟随。此方法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听辨能力,使教师教学轻松、简单化。
        四、借助游戏娱乐进行声势律动教学
        在进行音乐声势律动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娱乐教学,通过游戏娱乐刺激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肢体协调能力。例如教师可开展“音乐节奏Solitaire”游戏,在Solitaire游戏中,教师根据游戏规则打出一段具有节奏性质的游戏,并由学生紧跟着教师对其节拍进行融合以及模仿。该游戏的变种十分多样,例如极为著名的“Solitaire尾部”“Solitaire源头”“即兴Solitaire”等,需要注意的是,“Solitaire”与常规的“接龙”游戏不同,Solitaire对比接龙则更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配合。


以“即兴Solitaire”为例,在游戏中甲学生根据教师打出的前两段节奏以2/2的形式跟拍,随后教师根据甲同学打出的2/2节拍进行后续的4/4进行续接,同时乙同学根据教师打出的4/4进行再次跟拍,而教师则通乙同学4/4的节拍选出其中2/2的节拍进行变化,传给丙同学。以此类推,此教学方式可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的反应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即兴创作思维以及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培养作用。
        五、通过声势伴奏进行声势律动教学
        (一)固定类型的伴奏方法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通过顽固伴奏(固定音型)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比如通过一段有节奏的节拍,或者一小段音乐与整体音乐进行融合。例如在歌曲“Jingle Bells”“The One Horse Open Sleigh”中,其音乐节奏中固定音型以3、3、3的形式出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参考“Jingle Bells”的歌曲形式,播放伴奏,让学生根据“Jingle Bells”中重复出现的固定音型进行3、3、3形式的伴奏跟随(拍手、跺脚等),此方法可有效提升同学与教师的配合默契,在主流的合唱培训中,很多知名乐团均采用此方法进行教学。
        (二)声势伴奏方法
        学生对于肢体语言的熟悉程度是与生俱来的,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学生通过某组特定的肢体语言形成相应的记忆,从而可以在毫秒之间做出反应。例如甲同学向乙同学摆手问好,乙同学通过观察甲同学的动作,即“抬手—伸直—举高—摇摆”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形成记忆,从而对其做出回应。那么在声势律动教学中,教师亦可结合肢体动作,衍生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歌唱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数量,将其均匀地分为甲、乙两组。在甲组进行歌唱时,乙组同学可结合肢体动作视为即兴伴奏;而乙组同学在进行歌唱时,甲组同学可通过肢体动作为乙组同学进行伴唱。可通过拍手、跟随节奏进行适当摇摆、同时还可通过口哨、响指等优雅的方式进行伴唱(禁止出现吼叫、跺脚、击打桌子等伴唱方式),在进行以肢体动作为主的声势伴奏教学时,最考验学生的自由发挥以及临时发挥的功底,可使学生养成说、动、奏、唱等艺术能力。
        (三)多声部节奏训练方法
        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一般都是通过教师传授、学生互相协助等常规教学方法进行,缺乏一定的新意,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可采取多声部节奏训练方法来进行。例如将一个片面的和声转移到一定节奏的节拍上,通过语言激发、声势互动、韵律激发等环节进行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高举双手,通过摇摆、击掌、响指或摇动手拍等多种方式,分不同的节奏进行不同批次的配合。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根据教师的启发可有效找到自身的定位,进行配合,对于养成学生的学习精神以及学生对音乐、节拍的创造、培养中形成超强的音乐能力。
        总之,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律动的教学方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新课改条件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中声势律动教学方法需要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初中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声势律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认识音乐美、感受音乐美、欣赏音乐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琪.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0,(30):55-56.
[2]王珍珍.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9,528(3):102.
[3]索世文.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223-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