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尹丽芸
[导读] 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基于丰富的阅读知识基础上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才能够学会提取信息、分析信息、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尹丽芸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弄岛中心小学
        摘要: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基于丰富的阅读知识基础上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才能够学会提取信息、分析信息、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所以作为一门农村语文教师,应该深化农村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感悟到语文学科的魅力,驱动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能力
        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在目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阅读真正感兴趣、能够在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开拓自身视野、提高个人素质、感悟阅读魅力的学生并不是很多,他们对课外阅读并不是真正的感兴趣,由此他们课外阅读的能力也并不是很强。文章基于此点,浅谈了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永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只有让学生产生兴趣,才能够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所以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他们展开愉悦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倾诉阅读体会,让学生乐于读书。一本书读完之后的感悟和体会是最为重要的,只有让学生大胆地倾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才能够让他们将语文知识进行升华和转化,才能够让他们在脑海中酝酿自己的情感体会,进而和其他人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阅读一本课外书目,让他们在读完之后互相讨论,促使思维受到启发和影响,提高他们对文章的感受力,让他们乐于读书。
        2、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阅读。小学生对故事十分感兴趣,只要听到要讲故事,他们无不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和期待之情溢于言表。对此,教师就应该以一种声情并茂地表述方式,将学生引入到一个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奇异世界里。将学生的欲望给勾起来之后,再让他们自行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够诱发他们主动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地爱上课外阅读。
        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时,通过课文的讲解,学生对鲁滨逊的孤岛生活已经有了大致地了解和感受。并且他们也对鲁滨逊是否生存了下来、最后是否逃出了孤岛十分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将与课文延续的一部分课外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呈现,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到高潮之处时,教师就要戛然而止,然后以一种动容的情态告诉学生:《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后面就是十分精彩的部分呢。如果你们想要知道鲁滨逊的结局,就请自读原文。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推荐这些阅读书目,让学生轮流传阅,将整个故事进行完整地阅读,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素养。
        二、阅读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和养成
        很多农村学生并没有掌握真正有效的阅读方法,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即使他们展开了课外阅读,收获也甚少。因此教师在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养成上一定不能疏忽,要不断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教师应该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基础上,阅读和研究青少年学生的阅读书籍。只有让自己提前感知这些书本的内容和行文结构,才能够向学生提出针对性的阅读意见和建议,才能够明确这本书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和教育作用。在农村有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放学之后没有了约束,自主学习和自主阅读的意识并不是很强。对此教师就要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为他们选择一些符合他们个性特征的读物。并且还要教给他们具体的阅读方法。

并且在学生阅读完这些书籍之后,教师还可以让他们向自己复述故事的梗概,和自己讨论这本书的历史价值,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要求。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学生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因为很少有父母的建议和要求,所以他们会选择一些不良的书籍,比如漫画、武侠小说等,这种书籍对他们的学习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各种形式的青少年阅读刊目,向学生积极推荐,让他们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2、教师应该端正学生的阅读态度,优化阅读方法。读书是一种脑力劳动,它是汲取营养的过程,并不是一种消遣。所以,让学生阅读的目的是要让他们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获得思想上的认知,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如果一味的追求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只注重故事情节的阅读,并不会去深层地探究其内在含义,分析作者的意图和中心。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阅读态度,优化他们的阅读方法,充分展现出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并且还要根据学生的选择,有针对性地展开指导。
        (1)粗读。粗读和精读是有着本质区别的,粗读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所读的书籍有一个大致地了解,为他们展开精读做好基础准备。此外,粗读是学生必备的一种阅读素养,它需要学生通过大致地浏览,轻快地获取一些文本信息,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2)精读。精读就需要学生在大致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仔细的阅读。其中,精读需要分成三个部分。其一,要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正文部分。需要学生在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对细枝末节处展开细致阅读,要通过分析这些语言或者词汇,逐渐感悟作者的中心和情感。能够达到复述的地步;其二,在阅读完正文之后,就要让他们回顾一下全书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从头到尾在脑海中过一遍。这时很多学生都会发现,前面不了解的内容通过后面的阅读,就会恍然大悟,这样便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其三,在回顾全文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多思多想,多感多悟。要多提几个为什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阅读感知力。
        3、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伟大的主席毛泽东就曾对读书论述过这样一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动笔,要在书本上作标注。很多农村学生因为缺少父母的引导和陪伴,他们阅读的习惯并不是很好。所以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养成一手拿笔一手翻书的习惯。在遇到自己觉得比较好的句子或者不懂的句子之时,就要动笔勾画一下。可以做不同的标志,比如优美的句段可以用横线勾画,不懂的句子可以画三角形符号等。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标注更加具有考究价值。
        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这是一篇讲述周恩来的文章。对此,教师就要积极搜寻与之相关的课外书目,可以将周恩来的生平作为主要书目,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作删减处理;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对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入邓小平和毛泽东的相关故事书目,甚至可以加入几首毛泽东的诗句,丰富学生的认知。其次,在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就要让他们随笔勾画,提高阅读效能。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实现他们的有效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渐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丰富自己的认知,徜徉在书海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文倩. 分层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2]胡云艳.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利用《阅读学习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性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09):23.
        [3]韩玉好. 贫困县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