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以生为本”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2月   作者:刘斌
[导读] 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许多高中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实际出发,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刘斌   广西南宁市第四中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许多高中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实际出发,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以生为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ISSN1672-1128 (2021)02-081-01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顺应了时代变革与发展的要求,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发挥出来,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许多高中语文老师十分重视的问题。我校是南宁市信息技术2.0工程试点校,近几年来我校在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课上也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在市级及区级比赛课中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基于此,笔者整理并分析了我校几位语文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与比赛课中体现“以生为本”的课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
        一、要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就是要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学习主体性得以体现的前提是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依据学情制定出来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的,是有益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所以,课堂教学想要有效地把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老师们在备课时首先应备学情,以学定教。
        对学情的了解不能仅凭教学经验,要真正去调查询问。以往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疑惑写出来上交,这样会比较费时,统计起来比较困难。现在我们利用问卷星等信息技术,可以更便捷地掌握学情。如高一必修1课本中有一个"写出人物个性"的单元写作训练,我们利用问卷星了解到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人物细节刻画的方法,但是在如何更好地凸显人物个性、品格上仍然觉得有困难。于是我们确定了我们作文教学的主题为《细节描写彰显人性光辉》,让学生通过习作与名家名篇对比分析,发现在一定的情境中再对人物进行细节刻画,更能彰显人物精神品格。之后,再指导学生用这一方法来进行写作,分享交流写作收获。根据学情制定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学有所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
        二、要注重课堂生成
        PPT演示文稿是我们语文课堂最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文字、图片、视频等的展示极大丰富了语文课堂,而且也大大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扩大了课堂容量。而演示文稿是我们课前制作好的,通常问题及答案都已提前做了设定,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文学作品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表达,所以语文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对学生学情进行预判,允许学生进行开放性地理解分析,注重课堂生成。如分析《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中经典的景物描写的段落时,先用PPT展示赏析景物的方法,然后投影文章景物描写段落让学生上来圈点勾画并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


这样既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
        三、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如PPT、希沃白板、音频和视频、微课等等,让学生视听得以调动,课堂容量也加大了。但是我们在借用这些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同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自己的角色,要“以生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参与者、引导启发者,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课堂要还给学生,要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探求知识,让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语文教学要从运用信息技术来介绍知识的讲授式教学,向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的引导式教学转变。
        如《短歌行》中对“短歌”的文体知识,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用PPT投影《长歌行》和李白写过的五言《短歌行》与之进行比较,排除了字数多少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用视频播放歌曲《长歌行》和朗诵《短歌行》,借助信息技术,通过视听的直观感受,学生自己得出了长、短歌是根据音节不同来区分的答案。寻求答案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
        四、创设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活动,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有关知识,提升语言表达、思维水平及审美创造的能力。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的多样化,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讲授诗歌时,教师可利用希沃创设一个小活动,让学生选出屏幕中快速滚动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让两组学生PK。
        2、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课文阅读中的困惑。高中语文课文所选篇目多为名家所作,因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差距,学生在文本阅读时会遇到一些障碍。如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学生对梁启超“热心肠”的理解有困难,这时可设置一个学生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借助平板电脑去查找课文里面所引《公无渡河》《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有关资料,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梁启超先生满腔爱国情。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享交流。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低效,课堂提问的你问我答式既无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也不利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地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如作文课,可以用平板电脑建一个Q群,或让学生发表见解,或让学生们把写好的作文即时上传,互相点评。也可以利用投影仪,把学生的作业或作文投影出来,同学们可以当堂点评,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对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借助信息技术来发展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柴艳红,信息技术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教学通讯2020.
[2]邵兴军,浅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中语文生本课堂的策略,教学研究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