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长线,钓“大鱼” ——“双线融合”教学模式初体验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0月30期   作者:曹凌子
[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网课”飞进千家万户

        曹凌子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隆中路小学   443000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网课”飞进千家万户。云端课堂打破了教育的围墙,虽然线上教学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经此一“疫”的老师们都有相同的感受,即线上教学刚好能够弥补线下教学在课堂上难以实现的个性化教育的缺憾。
如今,线下教学实现全面回归,线上教学则开始逐渐隐退,疫情期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线上教学资源和经验,难道就这样弃之不顾了?面对“后疫情时代”带来的新挑战,如何让“双线融合”成为教育新常态,是我们当下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新路径。
        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一蹴而就的,所谓放长线,钓“大鱼”,需要教师把目光放长远,把视野放辽阔,基于学生的终身语言发展,充分利用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巧设计、善挖掘,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学生才会在不断积累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不变应万变,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这学期我新接手了六年级的一个班,秉承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双线融合”的教学模式初尝试。
        一、课前——线上任务驱动,为线下课堂教学搭建梯度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为了使线下的课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对课前任务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构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达到良好预习效果。以往学生的预习就是读一读课文,抄一抄字词,简单机械,千篇一律,毫无创造性可言,预习仅为完成任务,无法提起兴趣。在进行统编教材一二单元的教学时,我尝试在课前布置了一系列任务驱动式的线上预习,比如在教学第1 课《草原》时,课前要求学生线上收集、整理有关草原以及蒙古民族的相关资料,既能够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又能为学生在课堂中融入草原美景和感受蒙古民族的风俗民情奠定基础。第二单元的课文,选文均为革命题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第5课《七律·长征》和第7课《开国大典》前,我分别将介绍红军长征和开国大典盛况的短视频发到QQ平台,要求学生人人线上观看,同时写下自己的观后感想。通过这样的形式课前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有质效地自主预习,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新授课文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预习反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当前能力和认知水平,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搭建过渡平台。
        二、课中——线上有效突破,为线下文本解读化难为易。


        部编版教材最大的特色就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二者同样重要,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而那个年代与学生现在的生活相去甚远,如何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情怀自然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和说教,这无疑成了本单元文本解读上的一大难点。在教学第7课《狼牙山五壮士》时,学到五位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我运用希沃课件,适时播放五壮士跳崖的电影片段,整个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看得全神贯注,眼中有泪光闪动;当讲到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时,课前准备的激情悲壮的乐曲声随之响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齐声喊起了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声音慷慨激昂,随后教室里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饱含着孩子们自发地由心而生地对革命烈士的崇敬和颂扬之情,我想,这一刻爱国主义情怀已厚植在孩子们心中。不费吹灰之力,无需苦口婆心,难点迎忍而解,我想这就是5G时代线上技术运用的魅力所在。
        三、课后——线上分层设计,为线下个体发展提升空间。
        后疫情时代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两极分化更为严重。如何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提升的空间,我在课后的作业设计上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开学前两周通过线上线下检测、调查、分析,对学生学情进行全息摸底,了解学生疫情期间整体情况,精准分析学情,让学生差异显性化。对学生产生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分别施策,提供个性化选择,确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我大体从三个方面进行作业分层设计,(1)依托教材,根据课文内容布置自选作业。比如:在上完《七律·长征》后,为了让学生更多地积累毛泽东诗词,我在线上布置作业,推荐了另外两篇毛泽东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要求全体学生摘抄下来,同时作为自选作业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线上提交这两首诗词的语音背诵。(2)基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布置持续性作业。通过开学两周的观察,我发现班上近13位学生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堪忧,于是在线上创建了练字帮帮团,制定入团规则,邀请这些学生自愿入团,每天线上打卡练字情况和作业书写情况,学生之间互助学习,每周一评,达到标准的可以退团,目前已持续进行了3周,效果很好,有3位同学已经成功退团。后期设想成立“学海无涯”团,主要侧重于文学常识、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的积累背诵,邀请学有余力的学生自愿入团,每天线上打卡,以期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3)根据自身阅读能力量身定制阅读计划,完成阅读任务。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风向标,开学初我向学生公布了本学期每月必读书目,要求学生根据自身阅读能力自己制定阅读计划卡,包含每日阅读页数、每日批注次数以及成果展示方式等方面,并在线上进行了阅读计划卡的评比。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计划每天钉钉线上打卡,希望学生能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为终身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后疫情时代,“双线融合”教学模式已成大势所趋。信息不再仅由教师单项传向学生,学生也可以将问题实时反馈给教师,所谓聚沙塔,集腋成裘,教学中的每一次小小的尝试,都是对“双线整合”教学模式的一次有力推动,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教育生态中的紧密闭环,兼容并包,实现教学新样态,把语文教学中难以触摸的素养变成可以培养的习惯,且行且思,相信经历过“阵痛”之后终会走向理性与清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