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凡思
湖南科技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三全育人”这一课题,通过调查问卷、观察访谈法、查阅文献等方式对高校家校联合育人机制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家校协同育人的价值蕴涵,对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三全育人、家校协同、机制
“三全育人”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根本途径;是高校办学治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这无疑是“三全育人”的有效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发展,自然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常见常新的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一、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与地位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社会功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不可替代。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把孩子的成长形象的比喻成一株禾苗,学校教育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已,家庭教育乃是孩子成长中一直起作用的重要影响。
家庭既是一个人人生起点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提高质量的重要基础
基于“三全育人”视角,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如果学生从小是在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正规的家庭教育下成长的,他的心理和人格发展也比较健全,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校教育工作的压力,减少学校教育的阻碍,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反之则不然。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如果能明确教育的方向,将孩子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独立的思考能力,向上向善的心灵,那就为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形式及内容的有效补充
基于“三全育人”视角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有效补充。学校教育开展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特征,一般来说学校教育都有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等,而家庭教育则更生活化,针对独立的学生个体,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而家庭教育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到大学,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长时间收到家庭教育的浸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乎是可以同步且互补的的。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能体现一个人的家庭教育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家风,家风既“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它用之于家庭,不仅使其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得以顺利地成长,而且也使家庭之中的孩子在长大之后能够顺利地“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好的家风能够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反观之那些误入歧途、出现严重问题的学生家风大都不好。家庭教育同样还有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不像学校教育,成为老师需要考教师资格证,在学校受教育也是要考试的。但作为父母和孩子这两个身份,都不需要考试,不是一板一眼的教学,而是体现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婚恋观念、择业观念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则更多的具有实践性和灵活性,这就能够恰到好处的弥补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真正的实现对三全育人。
二、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蕴含
(一)从理论上看,实现“三全育人”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需要家校协同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准确把握“三大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只有把握“三大规律”,才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切实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事关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问题,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家庭教育或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单打独斗、唱独角戏,只能孤芳自赏,自娱自乐。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是遵循“三大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有效抓手。
(二)从实践上看,实现“三全育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是解决一切学生问题的根本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快消费”心理也影响到家庭,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形式日渐增加,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等。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的问题学生数量占绝大多数。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和协同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之,如果两者背道而驰,则会矛盾重重,困难多多。
(三)从价值上看,实现“三全育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是为了把共同的教育对象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父母朴素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取向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一致性,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育人目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没有根本冲突,只是在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选择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观点,这完全可以通过有效沟通协商一致。
三、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一)探索构建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作为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关注学生的教育。家委会多存在于中小学,高校因学生家庭所在地分布广泛,构建家委会的高校少之又少。探索构建高校家长委员会,有利于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既可以避免孩子因为“天高皇帝远”过度沉沦放纵,还可以形成家校、家长同盟。家委会可以从家长的角度为高校培养人才建言献策,更好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
(二)丰富家校联系形式。
一是建立家长群,通过QQ和微信群的方式,建立学 校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学习情况,家长们也可以通过群了解学校的培养方式、教学氛围、孩子的成长环境。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与家长联系的沟通成本。通过家校联合育人网络体系不仅准确、全面的收集学生相关信息,而且还及时的将准确的学校信息发布给学生和家长,在重大事件面前把握舆论导向,稳定学生和家长的情绪。
二是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如毕业典礼、开学典礼、成人礼等典礼中邀请家长代表参加线下活动,同时也可开通线上直播分享给家长观看。同时也可以开展“纸短情长家书活动”、“我和父母的悄悄话”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家、校、生情感升温。
三是开展家庭教育专题培训。针对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工作,开展专题培训。如针对抑郁症、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邀请心理学专家对家长进行线上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更好的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让家长了解问题既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也可以在发现问题后配合学校联动解决。
(三)实地走访困难学生家庭
“家访”这个词并不陌生,对于高校来说,实施起来的难度远远大于中小学。但是,难并不代表不可为。相反,要帮助困难学生走出困境,找到其背后的根源,家访是相当有必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违纪学生等等,对于这些需要重点关注、监控的学生有必要家访了解实情。这样的远道而来的家访让学生觉得意义非凡,感受到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何嵘珍.地方高校大学生家校联合育人机制探究——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2):79-80.
[2]婉然.构建家校协同的教育共同体[J].教育科学研究,2020(10):1.
[3].办实办好家长学校,推进家校协同育人[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