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的主要特征及美育功能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0月30期   作者:陈金圣
[导读] 人类在语言没有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学会利用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等来传达自己的用意和情感

        陈金圣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453007
        摘要:人类在语言没有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学会利用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等来传达自己的用意和情感,所以音乐教育对人类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创新性以及社会性三个特征来说明音乐教育对人的重要性,并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德育功能、创新功能这三个美育功能论证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要利用好音乐的特性以及它的三个美育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特征;美育功能
一、音乐教育的特征
        音乐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人类在语言没有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学会利用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等来传达自己的用意和情感,所以音乐教育对人类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音乐教育学。它的目的是培养人和塑造人,它是音乐学与教育学相互交融的产物,且它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音乐教育是指一切通过音乐来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增进知识技能的教育,狭义的音乐教育主要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校音乐教育。
(一)情感性
        音乐是情感艺术,人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情感、寄托感情,唱、奏、听等都包含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情感呢?因为人体脉搏律动和情感起伏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对人的心理,有一种无法用言语所表达的影响作用。音乐教育就是一种以情感为中介,通过调动审美主体的听觉意识,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联系、沟通起来,从而形成有机整体的生命活动过程。
(二)创新性
        音乐是一种听觉和情绪的艺术,它千变万化,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在欣赏一首乐曲时,通过老师的引导,每个学生会根据自身不同的经历和经验产生不同的情感共鸣与联想。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而且在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能够促进其想象力的扩展,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
(三)社会性
        音乐教育具有社会性。音乐教育使社会群体实现了种族情感的凝聚统一。不同的民族音乐,反映了不同民族群体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和思维方式。通过音乐教育如国歌、军歌、战歌等,能够极大地唤醒种族群体间的情感,并使之最终凝聚成为强大的情感力量。
二、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情感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陶冶情操、塑造完善人格,因此,实施美育在音乐教育中是科学的、合理的。音乐教育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之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美育功能。
(一)审美功能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似视觉艺术那样直观,它利用一种非语意义的符号,靠节奏韵律来表现,当我们接受到这种表达时,就会对接受到的音乐进行自由想象与描绘。比如我们在听《童年情景之梦幻曲》,随着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舒缓而进行无限的想象,描绘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王国。再听《命运交响曲》时,在音乐中能发现自己,找到原本的自己,而在这过程中再次净化心灵,让精神再次升华。
        音乐的灵魂是美。

美育是借助美的思想理念、形象事物与意境,来打动人的
内心深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直接的视听享受,引发情感共鸣,获得审美体验,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解与创造美好崇高事物方面的能力。音乐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不断追求“真、善、美”。在学生音乐教育课的教学中,要以美作为感情基础,避免空洞呆板的理论说教,充分运用音乐教育蕴含的强大积极上进力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真、善、美”的感染。通过欣赏不同种类、不同题材的经典音乐作品,使学生从听觉上感知、累积音乐知识,发展审美素质并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的人格品性向“真、善、美”发展,在润物无声中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德育功能
        音乐之美的前提是人的道德情感与认知,世界上所有高尚美妙的音乐都蕴含着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道德追求,同时,以美的形态将具有德育价值的音乐内容外化出来,对人的道德人格产生影响。音乐艺术功能是对人文的关怀,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慰藉,它不能给你直接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因为音乐艺术是以一种不在于物质而存在于精神的方式关怀着人类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作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一首首情真意切、落地有声的歌曲传到当时的大江南北,使每一个听到的人都感动备至、振人心扉。如《我的中国心》、《黄河大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中国》等歌曲,节奏强烈、动人心魄,激励着人们的共产主义精神和热情,同时也表现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伟大气魄。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国娃》、《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走进新时代》等歌曲,让人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喜悦之情,激励着一代人的成长和前进。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所以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音乐教师应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主体鲜明的文艺晚会,以乐感人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爱生活的教育。
(三)创新功能
        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感染力强大的音乐能将特殊的声波传送至人的大脑,并对大脑思维产生特殊的刺激,从而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古今中外很多科学家的重大科学发现大多都是受到了音乐的启发。例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其著作《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中曾论述到音乐之于他的巨大作用:“音乐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每当他在科研上遇到难题时,他就拉起小提琴,用美妙和谐的音乐来消除了疲劳,从而激发他大脑的创造能力。他自己也曾说过:“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得来的。”因此,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要充分利用音乐思维的自主性,在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和意境的欣赏,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三 、结 语
        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预估的作用,所以要利用好音乐的特性以及它的三个美育功能——审美功能、德育功能、创新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总之,音乐艺术能使学生加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审美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精神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音乐艺术中体验精神愉悦,再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相互融合、渗透,抓住重点,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升华,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现代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卞小艺.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美育意义[J].黄河之声,2020,No.558,91.
[2]吕宁.浅谈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教育功能[J].北方音乐,2020,No.396,156-157.
[3]赵梅枝.试论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J].教育探索,2008,No.207,15-16.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2020年度调研课题
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音乐教育在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中的美育作用及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KL— 2020 —16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