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 唐俊源 王萌萌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2月   作者:唐俊源 王萌萌
[导读] 随着当今时代教学理念的改变,高中生物教学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守旧,生物教学水平一度不理想,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较为低下,亟待采取新的教学手段。在此环境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展开导学案教学,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生物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法的意义进行了

唐俊源  王萌萌    高青县第一中学  256300   高青县第五中学  256300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教学理念的改变,高中生物教学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守旧,生物教学水平一度不理想,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较为低下,亟待采取新的教学手段。在此环境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展开导学案教学,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生物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法的意义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此打造出高效的生物课堂。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生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ISSN1672-1128 (2021)02-059-01

        引言
        “学案导学”即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和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引导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流程图,在新课程标改革下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有着重大意义,且还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全面提升学生的协作、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导学案还能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引领,更好地攻克重难点知识,对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有着重大意义。
        一、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的意义
        1.促进知识的吸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和综合学习能力较弱,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知识难以实现有效吸收,再加上生物本身就需要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微观把控能力,导致学生学习较为困难,且课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由于听不懂或者课程枯燥而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瞌睡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其学习效果,因而亟待采取“学案导学”教学法活化教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2.开展探究性学习,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
        高中生物教师大都喜欢采用“填充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内占据绝对主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不愿思考、不会去思考,最终限制其学习效率。而学案导学就是一种扭转学生和教师地位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在课堂自主探究和教师之间展开互动,更能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专注于生物实验和自主探究学习,最终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高中生物教学更加贴近于“高考大纲”,应试色彩浓重,这种教学仅仅注重于理论,大大忽略了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最终使学生只知相关生物概念的记忆,不知具体原理和运用,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生物本身就是需要大量的思考和动手实验的学科,如果只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不带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则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导学案的出现,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了阵地,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动手、动脑,发散自身的思维,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二、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策略
        1.课前预习,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在上课之前做好相应的预习工作,掌握基础知识,便于跟进教师进度。预习对于整个教学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学案的设置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课前准备工作。比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在上堂课结束之前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细胞结构的预习,学生已经在课前完成预习,课堂过程中就不必再行介绍,而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就可以再次自行阅读教材,直至完全理解为止。
        2.添加生活化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需要在其中加入重点知识内容,并具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上面已经说过预习,在预习之后,教师就可以较为快速地进入重点知识讲解,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学生如果存在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教师针对学生欠缺的部分进行再次讲解,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此外,教师在进行课案教学时,需要在其中尽量融入一些实际的生活场景,比如在光合作用的实验讲解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光源下植物的不同生长姿态,然后向学生讲解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具体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物学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时学生就会具备“主人翁”意识和课程参与意识,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中,并认为生物学习是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不再认为生物课程是一门单调且枯燥的学科,极大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最后,为深化学案导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布置一系列课后学习作业或者任务,让学生在课后也能进行生物学习,构建出课前、课中和课后为一体的生物教学体系。
        三、结语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要更加突出“导学”和“自学”,在课堂讲解之前,首先要进行深入备课,将本堂课的重点知识点提炼出来,并让学生提前预习,以便引导学生进入重点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的查漏补缺功能找出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而在课后,教师要适当地布置课后作业,实现知识的巩固,通过课前、课中的学案导学,让教学流程更加有序化,显著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彭秀玲.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J].高考,2021(02):28-29.
[2]姚琴.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7):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