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0月30期   作者: 徐丽丽
[导读]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

        徐丽丽  
        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  150317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托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已在各个领域形成,在此背景下,给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系列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来说,应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重大课题,作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机遇。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把教育面向未来,推进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以此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机遇;挑战
        引言
        国家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并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大学生创业热潮。此形式下,高校学生创业面临技术机遇、政策机遇、制度机遇,但是也面临创业项目方向不明、创业启动资金短缺、创业保障力度缺失一系列挑战。于此背景下,文章针对性提出为学生提供项目保障、为学生提供资金保障、为学生提供制度保障等政策建议,希冀推进高校学生创业,实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1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机遇
1.1技术机遇
网络科技提供信息基础近年,中国互联网科技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为诸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同样,亦为高校学生创业提供新的契机。一方面,高校学生紧抓互联网这一趋势,积极参与互联网在线创业,突破传统实体创业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利用互联网便利性,具有更加宽泛的就业渠道。此外,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亦为高校学生创业工作提供诸多便利性,为高校学生提供创业技术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高校学生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创业门槛有所降低,强化学生创业信心。学生可将自身的创意、兴趣,利用互联网在线创业,将创意、兴趣现实化,避免学生盲目创业或由于创业形式局限导致自身信心不足。
1.2政策机遇
良好政策提供形势保障现阶段,国家为缓解高校就业压力、推动创新发展,出台诸多利好政策,为高校创新创业提供强力支持。国家政府、地方政府、教育总局及其地方分局,通过各类政策扶持学生开展创业,提供经济、教育指导。贷款政策方面:国家规定符合大学生自主创业条件,可于创业地申请贷款,额度为10×104元。税收政策方面:国家规定持有高校毕业创业证明的毕业生,可在3年内每年8000元为限额抵扣各类税额,特殊行业不包括在内。行政收费方面:国家规定符合大学生自主创业条件,可在两年内免除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费用收取。服务政策方面:国家规定创业学生可向创业地申请户口落户;并对存有创业机遇的高校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
        2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挑战
        2.1创业资金缺乏
        许多试图创业的大学生,诱因往往是灵光一现的创意或兴趣爱好.然而,创意和兴趣缺乏基本的资金保障,会直接影响到创业规模和形式。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步增长,学生创业所需资金不能全部依靠国家,而应拓宽视野,从各方渠道解决融资问题。从政府政策方面来看,更优惠的财税政策可以减轻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压力,减少创业成本;从资金来源方面看,小额贷款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较为方便的资金来源,然而其自身体系并不规范完善,同时应当鼓励社会各类投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投资,拓宽大学生创业资金获取的渠道。
        2.2大学生缺乏管理经验
        大学生缺乏管理经验是大学生进行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保证能够经营好一个创业项目,一旦管理过程中做出一个错误决定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创业项目的失败。

大学生虽然在学校期间学习了大量的管理理论,但是它们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尤其缺乏对市场的洞察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至于很多大学生好高骛远,不能正确客观的进行市场和行业预测,在创业过程中缺乏自己的主见,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普遍较低。
        2.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并不是很不明确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和其他有一些国家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转化率还有着很大大的差距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明确,创新意识和思维转变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是非常缺乏的,并且对相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力度不足。
        3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几点建议
        3.1大力推行创业类社团
        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指大学生自行组织的以就业、创业为主题的社团活动。该类社团兴起时间不长,以就业服务类和职业规划类为主。较之于就业类社团,创业类社团在管理制度、资金来源、专业指导上要求更高,需要高校提供有力支持以完善社团管理制度,保障社团活动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吸纳社会赞助,为社团在活动运作、指导人员聘请、创业启动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以保障社团的发展与进行。
        3.2为学生提供资金保障
        高校学生创业核心难题之一即是资金问题,因此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为学生解决资金困境。首先,需要扩展资金来源。除政府、高校和家庭外,应当鼓励企业支持学生创业,按照入股形式进行资金扶持。另外,亦可推动商业银行以低利率形式向学生发放贷款。既可解决学生资金需求问题,亦可给予学生一点压力,激励学生为创业行动更加努力。其次,增加创业资金供给数量。地方政府及高校应当全面考量学生创业项目,继而根据项目资金需求合理增加支持数量,避免学生由于资金短缺放弃创业。
        3.3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
        创业实践和课程建设不足,是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重要阻碍。因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创业能力进行逐步培养,提升学生自信。同时,加强创新创业的沟通和宣传,营造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促进高校学生、家长、社会的就业观念转变,鼓励大学生抓住互联网创业的新机遇。政府层面应加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鼓励、扶持政策,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采取多种途径拓宽创业渠道;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进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重视社会诚信建设与考核,进一步加强网络法治管理、网络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互联网创业环境,保障互联网创业安全性和稳定性,促使大学生网络创业良性发展。
        结语
        高校学生作为推动中国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促进高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是促进高校学生能力提升、知识应用的重要方式。加之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愈加严峻。此背景下,强化高校学生创业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举措。大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不仅有助于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亦可为国家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莎.“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8(24):58-60.
        [2]吴明海,段世飞.“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挑战与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18(04):124-130.
        [3]陈池.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高校创业教育热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9(10):91-94.
        徐丽丽,1983年3月,女,汉,籍贯是辽宁省本溪市,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317,研究方向:护理药理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