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舞蹈视野下的中小学集体舞蹈创编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0月30期   作者: 谢文静
[导读] 中小学集体舞蹈实施的宗旨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

        谢文静
        成都高新大源学校   610041
        摘要:中小学集体舞蹈实施的宗旨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学生释放压力。但是,传统的中小学集体舞蹈存在有动作简单僵硬,缺乏趣味性的特点,因此在中小学集体舞蹈实施期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中小学集体舞蹈的积极性,文章尝试分从羌族舞蹈视野下分析创编中小学集体舞蹈的原则及策略,在丰富中小学集体舞蹈内涵的同时,传承与发展羌族舞蹈。
        关键词:羌族舞蹈;校园;广播体操;创编
        羌族舞蹈是羌族极富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如何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羌族舞蹈是当前人们极为关心的话题。羌族舞蹈与中小学集体舞蹈之间存在有诸多共通性,如都能够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那么究竟该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结合羌族舞蹈创编中小学集体舞蹈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理解认识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一、羌族舞蹈的文化特点
        羌族舞蹈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舞蹈活化石”,羌族舞蹈作为小众的民族舞蹈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羌族文化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二是羌族是一个没有形成自己文字的民族,因此其历史文化习俗多是以及体态表现为主。三是羌族的原始文化痕迹保存相对比较完整,而羌族舞蹈就属于原始文化之一。羌族舞蹈得以完整保存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地的地理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当地居民与外界的联系并不是十分密切;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羌族的民族习俗繁多,许多民俗都是以舞蹈来示意的,民族特色和娱乐性比较突出。此外,羌族舞蹈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音乐、文学等联系密切,题材和内容广泛而丰富,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吸引了较多人的关注,当前羌族舞蹈已经成为了当地旅游文化中特殊的民俗表演节目。
        二、羌族舞蹈视野下中小学集体舞蹈创编原则
        1、体现羌族的舞蹈特色
        在进行体操创编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展现羌族舞蹈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操的动作设计源泉是以羌族舞蹈为主的,在创编时要注意精心选取典型羌族舞蹈风格的元素与符号,这样可以使得体操从整体上展现羌族舞蹈的风格,丰富中小学集体舞蹈的文化内涵。
        2、符合运动的科学性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羌族舞蹈也属于一项体育运动,而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实施期间都需要遵循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技能的学习应当是由简到难的,这样学习者的学习压力也将大幅度降低。其次,创编时要充分的遵循合理运动负荷规律,体操创编时运动负荷强度应当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运动强度适中,避免因为运动强度过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注重健身性
        当前中小学之所以实施广播体操的根本性原因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羌族舞蹈视野下实施中小学集体舞蹈创编时,还需要注重健身性,应当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运动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为指导,切实突出体操的特点和功能,要保证学生在及进行体育锻炼时,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促进学生的新陈代谢,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水平,提升其肢体协调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强调针对性
        羌族舞蹈视野下的校园体操创编其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为了丰富中小学集体舞蹈的内涵,调动学生参与广播体操运动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二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羌族舞蹈。当前中小学集体舞蹈主要是在中小学实施,中小学生的身心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因此在中小学集体舞蹈创编时,还需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强度的伏案学习,因此肩颈和躯干都处在比较疲劳和紧张的状态,必须要适时的放松,才能缓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所以在进行动作设计时,不需过分的局限于传统的动作类型,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肢体都能够参与到锻炼活动中,达到放松学生身心,释放压力的目的。
        三、羌族舞蹈视野下校园体操创编策略
        1、动作难度适中,符合学生锻炼实际
        中小学集体舞蹈主要在中小学实施,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个性发展速度都比较快,而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始终比较大,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才能更好的成长发展,但是与此同时高密度的学习也挤压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因此,在设计体操动作时,动作内容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过复杂,而是要结合学生的锻炼实际,以兴趣为切入点,保证体操作用的发挥。
        2、运动强度适中,符合学生锻炼特点
        校园广播体体操是一种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学生能够锻炼的时间只有5-10分钟,如果体操的运动负荷过大,可能会对后面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产生消极影响。但是如果体操的运动负荷比较小,则难以达到锻炼学生体能的目的,无法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体操创编时,要保证运动强度适中,符合学生的锻炼特点。
        3、探索体操和舞蹈的共通性,大胆创新
        体操与运动之间具有诸多共通性,如其都能够对个人的肢体运动进行有效的锻炼,同时其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羌族舞蹈视野下的校园体操改编,具体内容都是取材于羌族舞蹈,但是其也不能违背体操的特点、组织形式和结构,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改编的科学性。此外,在体操音乐播放方面,还需抓住羌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注重体操各个环节紧密结合,结合每一节体操的特点和节奏,精心的编曲,展现体操与羌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4、调整创新体操内容,修正创编不足
        羌族舞蹈融入到中小学集体舞蹈中,实施创编工作绝非一蹴而就的,其需要不断的调整内容,优化体操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在创编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创编前准备工作,深入到羌族舞蹈发源地,了解羌族舞蹈的特点,然后对学校的广播体操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其存在有哪些不足,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做好教学调整工作,可以成立专家组,对创编内容进行研讨,精细修改,最终创编出具有特色的广播体操。
        总之,广播体操动作元素构成可以多元的借鉴民族民间舞蹈动作素材,并对其加以改造,但是在具体的创编的过程中,必须要兼顾广播体操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体操学习兴趣及学习特点,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达到锻炼学生身体,陶冶情操,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密.羌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J].  贵州民族研究. 2015(05)
        [2]闫文.中小学课间操引入民族健身操的可行性分析——以中小学课间操现状为依据[J]. 中华武术(研究). 2015(05)
        [3]邹琳玲.羌族舞蹈的多元化特征探析[J].大舞台. 2015(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