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不良心态调控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2月   作者:李志鹏
[导读] 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的不良心态,是常见消极的因素之一。而学生的不良心态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不引人注目,常常被体育教师所忽视,其实,学生的不良心态对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积极性有直接影响。学生的不良心态不是在胚胎时就固有的,也就是说,它并非天生的,而是出生后才有的思维,有了情感的生活中产生的。结合实践教学,了解、掌握学生不良心态的类型、特点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方法,采取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来提高

李志鹏     浙江省乐清市兴乐中学  325600
【摘要】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的不良心态,是常见消极的因素之一。而学生的不良心态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不引人注目,常常被体育教师所忽视,其实,学生的不良心态对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积极性有直接影响。学生的不良心态不是在胚胎时就固有的,也就是说,它并非天生的,而是出生后才有的思维,有了情感的生活中产生的。结合实践教学,了解、掌握学生不良心态的类型、特点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方法,采取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心理品质,排除心理障碍的干扰和影响。
【关键词】不良心态;直接影响;个人情感;成因;调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ISSN1672-1128 (2021)02-042-02

        不良心态是体育教学中颇为常见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影响了学习行为和体育活动效能。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旺盛的生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与完善现代人格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卫生问题,而且还应掌握学生不良心态的类型、特点以及成因,以便遵循体育心理健康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来提高心理品质,排除心理障碍的影响和干扰,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 学生产生不良心态的原因
        表1  造成学生不良心态统计表
 有 没有 有时 未表态
        产生的不良心态 (内在因素)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学生体育动机不明确 49 25 70 36 70 36 7 3
        体育课内容乏味无兴趣 63 32 80 41 45 23 8 4
        中长跑耐力差(焦虑心态) 77 39 84 43 35 18 0 0
        竞技性强(害怕心态) 25 13 66 34 87 44 18 9
        嫉妒他人 31 26 60 30 95 48 10 5
        基础差(自卑心态) 53 27 67 34 70 36 6 3
        人际关系不协调 20 10 85 44 83 42 8 4
        从心态调查资料统计说明:因为学习体育动机不太明确有119人占61%,学习任务非常明确有70人占3%。因体育课内容乏味经常无兴趣参加的有63人占32%、有些内容无兴趣的有80人占41%,非常喜欢上体育课的有45人占23%。中长跑耐力差,经常焦虑心态有77人占39%,有时出现焦虑心态有84人占43%,对中长跑无所谓有35人占18%。因竞技性强常有害怕心态25人占3%,有时害怕66人占34%,喜欢竞技性强87人占44%。因基础差常有自卑心态有53人占27%,有时出现自卑心态有67人占34%,不自卑有70人占36%。因学生人际关系不协调的有106人占54%,学生对教师职业要求的有135人占69%。场地器械差而表现出兴趣不高的有100人占56%。嫉妒他人经常有100人占56%。据资料显示,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上体育课时表现的态度不认真,不良的心态,长此以往心理上严重失衡,产生了许多心理障碍,心理素质低下。他们适应不良当今竞争激烈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行为。
        1.1 厌倦心态
        有些学生遇到稍有难度的动作或带有竞赛性的练习方式,还会过分担忧,顾虑重重,害怕练不好,动作掌握不了,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鄙视。另外,对过去自己和同学练习失败体验的重视,使得积极的自我意识减弱,自信心降低,也就产生对体育课厌倦的不良心态。
        1.2自卑心态
        在调查中有61%学生或多或少有自卑心理,形成自卑的不良心境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学习方法不佳、有些是一时一事的失误、有些是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学习效果差,在考试时未取得好成绩,而受到老师的冷淡和偏见、家长的埋怨和同学嘲笑。此外学生每个人的身体形态、素质、神经类型、机能也不尽相同,所以运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差的学生于是就产生了自卑心理。另一种类型是期望值过高,不能面对严峻的客观现实,经受不住挫折,丧失昔日的优越感。
        1.3场地器械陈旧、不足
        调查中有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陈旧与不足,体育场地是学生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场所,是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直接或间接因素,可以唤醒学生的自觉体育意识,当他们的体育意识处于自觉活跃状态时,就会产生一定的体育行为倾向,从而利用体育场地器材来满足自己体育需求。所以完整全新的体育设备,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正确认识。



        二、体育课中学生产生不良心态的调控与对策
        2.1 学生应端正思想态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课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为体育将伴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要教育学生并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健康体魄,将是一切的基础;其次要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三方面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宣传、贯彻和落实体育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特别是学校更应加强学生的体育教育工作。
        2.2 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气质类型的特殊和兴趣爱好的不一致,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搭配一些动作难度小,学生兴趣高的教材,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尽量为不良心态的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运动才能的机会,从而达到激励其学习的信心。另外,要增加实用的健身体育、民族体育、现代体育、娱乐、休闲体育课程内容,更新体育理论课程。
        2.3 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
        2.1.1 加强体育教学中交往互助性
        体育活动能给人创造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机会,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切感。体育活动中,不必用语言,即可相互交流,亦可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为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词交往的学生提供了交往场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多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交流,在活动中提倡互帮互学,特别是在有一定难度动作的教学中,鼓励互相帮助与保护,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益的,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2.1.2 重视体育教学中手段的娱乐性
        研究表明,对体育的喜爱程度以及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是扩大身体活动的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不喜爱所从事的活动,那么在活动后感到满意快乐或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是不可能的。因此,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有趣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体验到愉快和欢乐,因此喜欢体育,爱上体育,重视体育。
        2.1.3 强调体育教学中形式的集体性
        集体活动的形式最能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在集体的活动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时明白自己作为集体中的一员的责任。通过参加集体活动,使人产生自信、自尊、自强。对有焦虑和人际关系障碍症状的高中学生,无疑具有良好的调节和教育作用。
        2.1.4 调整体育活动的竞争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自己的能力适应任务挑战时,人的愉快便会产生。如果任务缺乏挑战时,就会使个体产生厌倦感。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活动形式,让活动的竞争性适应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心理需要。要经常组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使学生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2.4 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修养和素质
        要消除学生的不良心态,体育教师必须有较丰富的心理知识,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摸清学生的心理脉搏,知道学生想些什么,喜欢哪些运动,适应何种教法等等。这样,才会有共同语言,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心里有什么话都会同你交谈。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无私的爱会使学生感到无限温暖,精神上受到巨大的鼓励,从而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信心,都将引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大大减少学生对立心态的产生。
        2.5 创造良好的心态环境
        在学习中多创造一些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对教师信任,可减少学生在练习时出现紧张和害怕心态。教师对具有紧张胆怯心态的学生应多加关心,少批评,更不能讥讽,并及时鼓励,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满足感”、“成功感”的情绪体验,逐步树立信心。教师还可以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暗示,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准确,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消除恐惧感,排除意志消沉等消极心态,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勇气,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态气氛,从心理上消除其不良心态。
        2.6 体育场地器材添置和开发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所学校若没有一块像样的运动场地或一件像样的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可以上它几节课,但不可能这样一学期、一学年地上下去,因为我们的学生不会每天对着空气练习,而且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技能教学作为主要目标,没有体育场地器材是万万不可以的。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定期购买体育器材;其次,体育教师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发制造各种体育器材,只要我们肯动脑、肯付出、肯努力,定会开发、制作出许多的新“器材”。
        三、结论与建议
        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不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心理失去平衡,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在体育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精神,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帮助和维护学生的良好心态,预防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总之,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手段,迎合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的心态向着正确、健康的轨道上迈进。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夏峰.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J]. 中国学校体育. 1997.
[4]王荣.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J].南京体育学院:社会科学版,2008(5).
[5]吴福新.浅谈学校体育的培养[J] .中国学校体育学,2007(3).
[6]李祥.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