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强
(浙江省绍兴市越州中学,浙江 绍兴 312075)
摘 要:中华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代表,其以丰富多样的题材来源,独树一帜的书写风格,色彩鲜明的情感表达,成为古人热衷的文学创作方式。古人借用诗词塑造了纷繁复杂的文学领域,世间万物在诗人的笔下都是其表达内心思想的载体。品读中国古代诗词,在聆听诗人内心世界的同时,诗词描绘的那一幅幅山水画卷也是良好的地理学习素材。这种多学科交叉互动的学习方式既开阔了学生眼界,也锻炼了综合思维能力,符合课改背景下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诗词、地理、河流
前言
河流对于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从最早的诗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到近现代伟大领袖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之句。历经数千年的传承,河流一直是诗人诗词中的重要自然载体。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地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各方面整体统一的过程[1]。当前新课改的引领下,把传统古诗词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既激发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积极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本文整理了部分涉及到河流的古诗词,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实施和应用。
一、描写“河流水文特征”的诗词
河流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流量、流速、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等方面。
精选诗句 释义
流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唐朝两大文豪李白和杜甫留下了不少千古名作,这两首也是描写长江、黄河的经典诗句。“滚滚”和“天上来”都形象地写出了水量之巨大,气势之雄伟。
流速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李白《早发白帝城》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同样出自李白之名作,“千里江陵一日还”和“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现了长江上游流速之快,而王湾的这两句则简单地概括了长江下游流速之缓。二者形象生动,从对立的两方面描绘了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流速的特点。
含
沙
量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李白《清溪行》新安江 “万里沙”点明了黄河河流含沙量之高,“清我心”则道出了新安江水质之好,含沙量之低。分别说出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的南方地区,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结冰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三首》 “铁马冰河入梦来”说的是诗人梦中为了保卫国家,即使是北国边疆寒冬凛冽,江河结冰,也要越过冰河浴血杀敌。“冰塞川”则显现了冬季黄河结冰后道路的艰难行走。
汛期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及门徒《庄子·秋水》
农事频年叹水乡,忽惊洪潦发端阳。
——黄士俊《辰日水灾纪事》 前者写出了秋季锋面雨带北移致黄河流域,河水上涨的情景。后者表达了南方6月份端午时节,由于降水过大,洪水泛滥的景象。
二、描写“河流水系特征”的诗词
河流水系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河道弯曲状况和水系形态等。古诗词中涉及较多的是流向、流程和河道。
精选诗句 释义
流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由于我国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因而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古诗中有较多描述。湘江发源于南岭,向北注入洞庭湖再流入长江,所以是“北去”。
流程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程超过6000公里,黄河为我国第二长河,流程超过5000公里。因此,古诗词多用“万里”来表示其长度之长。
河道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九回肠”表示柳江在下游地区的蜿蜒,“江流宛转”则直观地说出了河流的弯曲情况。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侧蚀为主,河道较为弯曲。
三、描写“河流地貌”的诗词
河流地貌按其形成机制不同,大致可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沉积地貌两大类。上游地区地势陡峭,流速较快,以下蚀为主,形成侵蚀地貌。中下游流速平缓,流水沉积明显,形成沉积地貌。
精选诗句 释义
流水侵蚀地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两大文豪在描写河流侵蚀地貌方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天门中断楚江开”形象地展示了河流侵蚀山脉的画面,“即从巴峡穿巫峡”也生动地刻画了河流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
河流沉积地貌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沙洲是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地区,流速减缓,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加强后流水沉积形成的,又称江心洲。“白鹭洲”和“汀沙”都指的是这类流水沉积地貌。
结语
山川河流从古到今都是人们寄托思念,倾诉情感的载体。古人用简练、优美且生动的辞藻描绘祖国江河湖海的柔美和狂怒,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在这种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融合中显得别具一格,趣味横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原与君共勉,共同成长。加快现代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我国地理学科教学事业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2]。
参考文献:
[1]巧借诗词谚语,润色地理课堂[J].陈金旺.学园.2013(28)
[2]地理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黄晨.当代教学论从.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