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灿基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怀德小学 523900
摘要:随着对教育的重视不断提升,对于小学生的培养亦是更加的全面与综合。在现代教育中的德智体美劳亦是对于学生全面培养的明确指标。其中,德育的教育培养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更是重要的内容,因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当以加强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得教学效率得以有效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教学效率
引言:
作为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教学课程,在提升现代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教师当以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创新课堂形式,以使得课本内容得以与现实生活充分联系,进而提高小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学习,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教师还应当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围绕学生中心原则创设教学,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在这一科目的设置当中,小学阶段除基本的学科知识的掌握之外,同时亦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并具备一定的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价值观念。在素质教育中亦是提出了对于小学生综合培养教育的教学指标,其中德育的培养则是位列第一,由此可见,德育的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培养意义[1]。除此之外,这一课程的教学亦是对于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以使得小学生得以在此教育过程当中,树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以使得其得以健康的成长。
二、目前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这门课程并非属于技术类学习科目,但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而言亦是具有重要的意义作用。在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受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更多的是以遵循课本理论进行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缺乏一定的互动性,同时亦是较少与实际联系,使得教学课程不仅枯燥,亦是不易理解。即便是对于学科在意识上得以有效地形成,但在实际行动上缺乏培养教育,使得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不统一。此外,教学方式亦较为缓滞,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并无较高的兴趣,同时无论是教师抑或是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的重视度都相对较低,认为并非为主要学习课程。
三、提高教学有效性策略建议
(一)转变教师观念
有效教学的首要前提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正确,如此才能够在教学方式上以及教学过程当得以更加的科学。在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个人品格素养为基本前提。道德与法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当时提高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观念,加强德育的教学重视,同时为小学生树立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学生法治意识理念等[2]。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以及新课程教学指标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使得教学更具方向性。
(二)优化教学形式
1. 巧设课前导入
课堂效率是以建立在学生有效参与的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当中,现代教育愈加科学化,教师可结合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育培养的首要原则设计教学方案,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学习而言,教师在方式上需要遵循小学生的综合特点,以兴趣为中心创设课堂形式。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设计丰富多样化的课前导入内容,以提及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氛围[3]。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第二学期《我的家在这里》时,教师则可在课前导入部分以学生的家乡为话题进行互动交流,以聊天的方式引入课堂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时则有了可参与的话题内容,从而在积极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以促进教材知识的有效教学。
2.创设情境教学
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讲授知识内容,但在学生的吸收掌握上,却无法得以有效地提高。道德与法治本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则可结合生活创设情境,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感悟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以使得小学生得以在此基础上能够充分理解相关内容,从而有效地吸收学习。例如,在学习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通信》时,教师则可创设小型的“交通”状况,进而由学生在此交通中通过有效活动,以增强学习体验,进而掌握交通常识,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以及安全意识等。
3.小组讨论
合作是以提高小学生能力以及思维等各个方面的有效教学手段,在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亦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进而加强小学生对于道德的理解与认识[4]。例如,在四年级第一学期《为父母分担》中,教师则可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关于为父母分担做家务等资料内容展示出来,通过观看图片以及动画等内容为前提,进而再由教师设问,如“你们在家都做过哪些事情呢?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进行的?你的体验是什么?”等等,进而在组织小学生以四人一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分享交流自身的经验感悟,以培养小学生的感恩、孝顺、责任等精神素养。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融入时下热点
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小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亦是具有一定的量,而传统的背诵模式不仅效率较低,同时小学生于知识的理解更是一知半解,在掌握与应用上则不具效果。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现实情况,以时下相关的热点事件作为主题展开教学,以使得学生得以从具体的实例中学习并理解相关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正确认识广告》中,教师则可结合当下的广告内容进行教学讨论,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广告。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以使得学生得以从案例中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法治常识与意识等。
2.联系生活教学
生活是以促进知识的理解的重要元素,尤其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而言,教育教学中与生活元素的有效结合亦不可少。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实际情况理解这一学科的教育目的,提高对知识的有效理解,同时亦能够加深对于所学知识内容的印象。例如,在学习第四单元中的《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则可依据生活进行引导渗透,如“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你能说出几种?”等等,如此一来,学生则能够通过与生活内容结合,进而提高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3.丰富教学活动
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不仅仅是以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还应当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以使得这一教育充分有效的落实,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当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依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活动,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变废为宝有妙招》中,教师则可在教育学生珍惜并节省资源的同时,创设“变废为宝创意大赛”,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创新物品。如此一来,不仅使得课程内容与实际有效的结合,使得知识的学习得以有效的落实于实际,同时,比赛活动的设置更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训练,进而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与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培养意义。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当以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更新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种形式展开教学,从而促进这一学科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小学生得以在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下,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国庆.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C]// 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 2020.
[2]乔轶婷. 浅谈如何有效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 000(010):P.34-34.
[3]罗宗兰;.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C]// 2018年4月教育向导学术研讨会. 0.
[4]周芳. 浅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000(0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