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调速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0月30期   作者:刘敏军
[导读] 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各专业教学积极探索专业教学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

        刘敏军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省南昌市 330013)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各专业教学积极探索专业教学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以实现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工科教学也不例外。以专业课教学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与利用,让专业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元,也让思政教育借助专业课程的载体,稳步推进,不断深化。本文以交流调速技术教学为例,探讨其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以提升教学实效,让课程思政教育更出彩。
        关键词:课程思政;交流调速技术教学;渗透;策略
        交流调速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精确运动控制的重要分支,从高压变频器的研发与应用情况看,其近五年来,其年销售额实现了35%的增长,而交流调速技术专业也成为热门专业,更多的职业院校开设该课程,也积极探索该课程的优化建设策略。而在课程思政建设导向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交流调速技术教学除了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外,也开始关注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带来该专业教学的新尝试。
一、交流调速技术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专业教学需要思政融入
        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更好地指导专业学习。对于交流调速技术教学来说,学生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可以正确认识科学对人类的价值,进一步提升科学教育自身的价值,也带动学生专业学习中人文情操的培养,指导学生树立革命奉献精神和兢兢业业的科研精神等,让专业学习与人文精神强化结合起来[1]。其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在专业技术学习中学生接受思政教育,自觉涉猎学习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社会、对民族、对人类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以正确的价值导向指导技术的专业学习与探讨,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第一生产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类。
(二)现有思政教学明显不足
        现有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明显不足,学生系统专业学习不足,对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也多为零散的浅层的,且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科教学、职业发展关联较少,学生认识不到思政教育的价值,缺乏思政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而专业教学中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学素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无法指导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进行专业的学习,无法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实现专业技术问题的探讨解决等,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塑造等。因此交流调速技术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具有现实紧迫性。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学交流调速技术教学创新
(一)理念先行,思政教育更自觉
        只有思想上足够重视,才能带动课程思政的落地。在交流调速技术专业教学中应转变教学理念,交流调速技术教师应自觉进行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一方面专业教师要认识到交流调速技术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认识到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方面的涉猎与思考,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导向,让教书与育人真正结合起来。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获得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引导,在学科话题的探讨中保持政治立场的坚定,思政目标的清晰。


        例如教学中让案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选择功能齐全、结构完整、具有操作挑战性的交流调速系统作为案例,如冷轧机交流传动控制系统,让学生自觉记性其功能设计、结构设计、硬件配置、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探讨学习,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讨,将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创新设计,鼓励其借助工程实践验证自己的结论等,在掌握变频器原理的基础上自觉进行变频器的使用、调试与维护操作[2],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激发起来,带动其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思政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科技创新的尝试中获得技术创新探讨的满足感,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使命感。
(二)尝试探索,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课堂是交流调速技术教学的主阵地,也应成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场所。因此在交流调速技术教学中,要想实现课程思政的渗透与深化,必须发挥课堂主阵地的积极作用。而课堂涵盖多个方面,我们可以将为列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就是我们常规意义上所认为的教学课堂,在教学课堂上课程思政的落地需要教师进行本源性的坚守,教师教学的重点是交流调速技术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调速技术原理设计、功能拓展等方面的话题探讨,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教育。如在专业教学中以一个典型的工程设计为例,让学生进行实际控制系统设计开发过程的系统学习,试着从控制、电气、仪表三个方面进行交流调速控制系统的综合阐释,使得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考。再如借助仿真实验,让学生观察内部参数变化和动态波形变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创造,以实物实验与仿真实验的结合,带动学生实践实操能力的培养和科研意识的培养等。
        第二课堂主要是活动课堂,更多的是课下的社会实践锻炼。基于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交流调速技术教学中应思政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融于社会实践锻炼,让思政教育的学习从理论转变为实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交流调速技术竞赛,也可以指导学生组建交流调速技术科研兴趣小组,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带动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再如引导学生进行变频空调、变频洗衣机、电动自行车的项目研究[3],或者到实践基地、企业中观察学习电力机车拖动控制系统、数控机床变频控制系统、高速电梯变频控制系统等,在专业实践学习中拓宽知识面,扩展技术视野,达到思想教育的理想目的。
结束语:在以往的印象里,交流调速技术等专业工科教学往往带有重原理、重技术讲解等不近人情的冷色调,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使得其更关注科学思维、人文情怀、职业价值观等,提升了其人文色彩,也带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让科学技术的创新研发与人文教育同步,让学生成为真正合格的科学技术人员,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李欣雪,胡林林.基于“互联网+”模式下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以现代交流调速课程为例[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0,56(08):206-208.
        [2]赵治月,刘丽贞.应用型本科院校“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1):98-101.
        [3]姜艳秋,祁红岩,闫大新,郭静华.“现代交流调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4):58-59.
作者简介:刘敏军(1966年2月),性别:男,汉族,江西省宜春市人,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单位邮编:330013,研究方向:轨道车辆电气,交流调速,电机电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