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聪丽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福田中学 广东 惠州 516100)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逐渐被大众重视。当前因部分原因的影响,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兴趣不足,制约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游戏化教学作为新时代较为流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其旨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参与多种游戏形式中获取知识技能和素养品质,核心是“寓教于乐”,符合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1]。本文即对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做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应用研究
引言:
信息技术时代,了解信息技术理念,发展信息技术兴趣,掌握基础的办公软件和基本信息操作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2]。但因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往往呈现“老师讲,学生开电脑玩其他游戏”的现象,阻碍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游戏化教学符合当前学生特性,通过游戏引入课堂、趣味游戏、游戏竞赛等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喜爱的游戏中掌握知识技能,落实新课程目标。
一、游戏化教学概述
教学专家李添财学者提出了“听课不如玩游戏”的言论,认为可以利用中小学生沉迷游戏的心理特性,研制出“游戏+学习”的教学模式,为此游戏化教学走到了众教育者眼前[3]。游戏化教学又可称为“游戏培训”或“浸入式游戏模式”,即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此环境中学习,通关设计的游戏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轻松、积极、愉悦的基础上掌握课程所需的知识技能。游戏化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助力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更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二、游戏化教学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多以教师在台上讲课、示范,学生在台下操作实践,随后教师一一查看情况,下课。这样的教学模式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教师在台上操作时部分学生兴趣不足,极易沉迷于游戏中。而借助于游戏化教学展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游戏化教学理念较为新颖,在满足“以人为本”理念下有助于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氛围和课堂质量的提升;二是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游戏环节,有利于学生在完成游戏任务中落实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三是游戏化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师生交流模式,转变为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模式,在竞赛、趣味游戏中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和探究精神,落实了新课程“合作探究”教学理念。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具体应用
1.游戏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导入模式十分重要,影响着本课堂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必须要抓牢学生眼球,激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期待,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的知识都较为基础,主要是带领学生了解基本的理念和一些计算机操作,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能力较强。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借助于游戏化教学,在课前率先制作、设计好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小短片或趣味段子,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积极的教学氛围。
比如为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粤高教版(A版)《操作计算机》第二课时中,该课程重点在于“掌握画图软件的使用”,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画图软件”来导入趣味游戏视频。即教师结合当前学生喜欢的动漫人物,比如火影忍者、海贼王中的角色,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段2-3分钟的画图软件绘画人物的剪辑视频。在此次剪辑视频中,学生们能看到优秀的画手一气呵成画出学生喜爱的角色,在音视频的双重刺激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分学生开始期待画图软件的使用,并渴望用画图软件绘画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多功能和魅力,进而对接下来的学习计算机相关应用软件产生浓厚兴趣,促进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2.趣味游戏练习,巩固学生薄弱知识点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理解理念、掌握知识、熟练操作、培养信息素养等,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但当前部分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只是较为浅显、单一地引导学生看课文或者对照着课文对展开实际的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而借助于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一步步展开练习,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掌握相应的基本操作,以此落实新课程目的。
如在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综合活动《网上采集信息做研究》中,教师即可借助或设计一个简单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在该小游戏中,学生可随意选择一名角色,比如学生选择“警察”,在“掷骰子”、“闯关答题”、“实践”等环节中,要求“警察”按照骰子步数向前进,随后出现闯关题,比如“从网页中打开XX学校官网并保存网址”,学生操作完毕后即可再次前进。在此次“警察抓小偷”游戏中,需要囊括本单元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操作,如管理网络地址、网上查找信息、下载信息、网上交流信息、网络文明和安全等。等到学生能够全部完成设计的几个游戏关卡,即可最终抓到小偷。而学生抓到小偷后,会出现一个“捕获成功:用时XX秒”的称号,上面还有“您是第X位成功通关的选手”,借助于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学生在闯关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助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开展游戏竞赛,强化学生信息技能
新课程标准提出“合作探究”教育理念,在导入新课、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技能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游戏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强化学生的信息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分组,可以两人为一组或四人为一组,教师布置与教学相关的任务,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游戏竞赛,有助于学生在互相讨论、思考分析中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育,落实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比如在八年级第一单元《我的MV我做主》中,学生在此前课程中初中掌握绘图、图像处理等基本方法,所以在正式的游戏竞赛中即需要学生结合《小星星》的flash动画,创意编写剧本并转化为文字、图片和动画。展开游戏竞赛后,小组同学需要首先确定创意,确定好创意后再设计剧本、设计场景、制作分镜头动画、合成动画、制作按钮等。学生在一过程中需要队伍的合作能力,在沟通交流中小组成员能合理发言、共同探究出具有创意性的作品。当学生制作完毕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公开展示、点评分析,在全班同学的举手投票中选择最为优秀的作品予以鼓励。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部分知识较为枯燥,通过采用学生竞赛、参与游戏的模式,将知识转化为符合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形式,有助于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轻松掌握计算机知识,熟练相关计算机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等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游戏化教学运用于初中信息技术中,一方面借助于游戏化教学的趣味性、开放性创新了教学模式,激活了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在游戏化形式中学生通过设计的游戏模块在通关、竞赛中掌握了知识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谢丹丹.浅谈游戏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5):139.
[2]曹远梅.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究[J].成才之路,2020,(30):130-131.
[3]何文琪.基于游戏化教学模式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思[J].魅力中国,2020,(1):250.